-
作者:王诗宗(1);宋程成(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杭州310027
摘要:在研究中国社会组织的特征方面,现存有结构性与能动性两种解释视角;两者虽然论点差异显著,却不约而同地混同了"独立性"与"自主性"概念。综合考察既有的理论成果,可知由单一的独立性、自主性概念难以生成对中国社会组织特征的较完备描述。基于结构与能动统一的理念,应用新制度理论晚近成就,可以发现中国社会组织之独特结构及实践,乃是组织对其所面对的"制度复杂性"的能动"回应";这种回应导致了中国社会组织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复杂且多样组合,并在总体上呈现"依附式自主"特征。同时,从制度逻辑出发,对中国社会组织进行多层次制度分析,将形成关...
-
作者:李安(1)
作者单位:(1)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作为相对独立存在的认知加工系统,直觉与"理性—分析"系统共同处理各种信息。直觉机制以自动化方式发挥先行的加工作用,在信息不充分和判断不确定情形中,为理性分析提供基础。在司法过程中,直觉通过获取法条、形成初始结论为法律推理提供前提,逻辑自动化型直觉还可以省略认知过程、快捷获得结论。但直觉可能产生偏差,导致结论偏离实际,所以要通过诉讼程序、司法管理等制度设计对直觉进行深度监控。理想的司法认知至少需直觉、检测与证立三道工序,对应发现结论、防范直觉偏差、修正不合理理由三个认知功能,完成为案件提供答案、保证客观性...
-
作者:邹逸麟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使今后的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仍然拥有一个美丽中国,应该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
作者:龙登高(1);林展(1);彭波(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从土地权利分层与交易的角度,对清代典的分类考察发现,典是约定期限内土地经营权及其全部收益与利息的交易,而不是表面上的"租息相抵"。典与其他地权交易形式各有特点,相互关联,形成"胎借—租佃—押租—典—抵押—活卖—绝卖"层次分明且具有内在逻辑的地权交易体系。典、活卖、押租的回赎机制,有效维护了农户保障与恢复地权的意愿,压缩了绝卖和带有高利贷性质的抵押所容易导致的地权转移空间。多层次的地权交易体系,使农户能够根据市场价格与风险偏好进行选择,以满足自身需求,并有助于实现当期收益与远期收益之间的跨期调剂,从而促进土地...
-
作者:殷杰(1);何华(1)
作者单位:(1)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摘要:我们如果无法说明心灵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就不能为知识成立的条件提供合法性依据,由此在心灵如何认知与知识如何构成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可以回溯到笛卡尔哲学传统中,其实质问题是要去说明思想与世界如何联系、知识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如何确证。分析哲学在语言与世界的二分中曲折地表现出心灵与知识之间的张力。经验主义主张,经验是知识前提,要求反思经验在知识条件中各种角色的合法性。该问题源自心灵如何接纳经验以及心灵在何种程度上接纳经验的问题。哲学家们愿意在科学主义、自然主义的先验哲学层面上追问心灵的属性,并为...
-
作者:谭桂林(1)
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因应新的文化语境和思想生态,中国佛教文学思想与批评也开始了自己的现代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不立文字"的猛烈抨击,为现代佛教徒的思想启蒙和文学功德建树确立充足的理论依据;二是在如何建构新佛教文学方面提出了"力的文学"、"人间文学"和"语体文学"的主张,无论是其思想质素还是表述方式,都显露出佛教文学思想的现代性特征;三是对于佛教文学与社会关系的重视,对于文学批评责任的积极担当,成为"五四"后中国佛教文学思想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佛教界的种种文学批评活动,不仅体现着现代佛教...
-
作者:周光权(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欧陆刑法发展史表明了刑法价值判断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刑法学平面式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需要重构为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不法/责任清晰区分的阶层式犯罪论体系。要在刑法价值判断方法论的指导下实现中国刑法学具体知识的转型,仅承认行为和结果之间的事实条件关系远远不够,谁对结果发生"有错"意义上的客观归责判断至关重要;应深入研究答责性概念,通过价值判断将犯罪论和刑罚论紧密联系起来;对义务犯建构不同于支配犯的解释原理。在运用价值判断方法时,要确定刑法上"规范的价值判断"标准,合理界定刑法价值判断的限度。
-
作者:高明华(1)
作者单位:(1)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
摘要:基于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参与观察和现场实验等多元方法,发现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平等的两种社会心理机制:家庭中父母期望的自证预言效应和学校中遭遇的刻板印象威胁;而身体机制则体现为农民工子女的不良健康状况及其被贬低的行为习惯。针对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设计了提升农民工子女学业成就的两种简洁有效的干预策略,即传授智识增长论和建构多元评价体系。这两种干预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成绩,改善其学业认同,并降低刻板印象威胁体验。期望干预策略也能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利环境。
-
作者:韩东育(1)
作者单位:(1)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从1592年到1945年,日本在东亚地区先后发动了"壬辰倭乱"、"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等大规模兵燹。这一系列剑指东亚的侵略行动,定调于丰臣秀吉,承绍于明治天皇,膨胀于昭和时代,已形成隐秘于事实背后的一以贯之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惯性。"二战"后主张切断战争间关联的意见,并不符合历史上日本人的自身说法和做法,却符合现代日本学界的个别表述。因此,钩沉每场战争之间的事实和逻辑隐情,还区域战事以本来属性,或许能对东亚问题的基础研究和现实观照有所补益。
-
作者:丁耘(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在现代中国思想中,"哲学"及植根于它的整个学科体系以一种几乎无远不届的力量影响着中国人对自己传统的体会与解释。如想避免对传统思想做出素朴与简单的最后解释,那么在理解传统之前,反思据以理解的整个框架与境阈,应当是比较审慎稳妥的做法。在不可避免地把"中国思想"问题化之前,也应尝试着将"哲学"问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哲学思潮不断的历史流变中,找到那个通常据以判决中国思想的哲学观,并将之变成追问的对象。牟宗三直接依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重新解释中国古典思想的努力不可谓成功。所谓哲学之第一开端是在存在—本体问题的引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