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凯南(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济南250100
摘要:一、前言 自从汉密尔顿(W.Hamilton)在1918年美国经济学协会第31届年会提出“经济理论的制度分析方法”,经济学家的研究至今已近百年。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家对制度研究的热情以及采用的分析方法,存在明显差异。
-
作者:胡玉鸿(1)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苏州215006
摘要:人的尊严是由于人作为人类共同体成员所拥有的高贵与尊荣。法律规定人的尊严不是对人的外在品性的褒奖,而是对人的平等身份的确认;人的尊严并非是由实在法所设定,而是超越于实在法之上,属于不依据实在法而存在的先在规范,是整合法律体系的基础规范,是一种不可随意修正的永久规范,代表现代法律的伦理总纲;人的尊严不是权利和基本权利,而是表征人在社会中立足和在法律中存在的与他人平等的法律地位。我国诸多规范性法律文件直接规定人的尊严,并将保障尊严确定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人的尊严与生存和民生相关,通过提供物质帮助和完善公共服务,可...
-
作者:李巍(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国际货币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市场现象,还有赖于坚实的国际政治基础。英镑、美元、欧元和日元这四种主要国际货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强大的货币伙伴网络和有利的国际制度体系,是国际货币形成稳固地位的两大国际政治基础。作为一种后发货币,人民币欲崛起为全球货币舞台上的主要币种,除了需要相关经济条件之外,还需要通过政府外交力量争取更多的货币合作伙伴和创建支持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国际制度体系,以夯实人民币崛起的国际政治基础。而无论是搭建国际货币的伙伴网络还是创立国际货币的制度体系都是对国际货币发行国政治领导能力的...
-
作者:谌中和(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上海200433
摘要:将马克思晚年学术转向指认为从普遍史观到特殊史观的转变,缺乏对其思想变革实质的深刻洞察。马克思青年时期的社会历史思想,主要植根于对西欧资本主义的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具有预见性的世界历史意识,但本质上仍然是以工业时代的西方民族历史意识为基础的。魏特夫将马克思晚年学术转向认定为从"普遍主义的历史概念"或"单线的社会发展概念"到"谴责普遍主义历史概念"的转变,并责备马克思"从真理面前退却",这一理解经不起科学批判。马克思晚年通过对古代与东方社会的研究获得了一种更宽阔的世界历史视野,从而实现了向世界历史意识的...
-
作者:陈斌开(1);张川川(1)
作者单位:(1)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100081
摘要:中国住房价格上涨具有"非平稳性"和"异质性"两个核心特征。基于微观家户数据,从人力资本增长视角分析中国城市住房价格的动态演变和区域差异发现,1999年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导致的人力资本规模扩张和空间集聚,是造成房价上涨两个核心特征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人口占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市住房价格将上涨4.6%—7.9%,这可解释2002—2009年间房价增幅的约12%—20%。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效应"、"外溢效应"和"预期效应"。随着人力资本规模扩张速度趋于下降,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新常态",以短期政策刺激房价无益于保持房地...
-
作者:王天思(1)
作者单位:(1)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上海200444
摘要:在大数据中,数据化使因果关系量化为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获得关系强度和正负性质的同时,丧失了原有的必然性和方向性。大数据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展开了因果概念的重新刻画:因果关系是对因素相互作用过程与其效应之间关联的描述;而相关关系所描述的则是因果派生关系。作为因果派生关系,相关关系根植于因果性;作为未进入相互作用过程凝固为因果关系的因素关系,相关关系提供了由因素创构结果的广阔空间,这正是数据物化的因果性根据;而作为因素分析,相关定量分析的因果派生依据则构成大数据分析的因果基础。大数据中因果关系的厘清,晓示了其深层...
-
作者:彭林祥(1)
作者单位:(1)广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宁530004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了大量的文学广告,它在促进现代文学书刊销售的同时,也实现了现代文学预告、呈现与揭示的功能,利用不同广告媒介分层次实现了现代文学既广泛而又有针对性的传播与接受。现代作家介入广告不但有商业目的,也将其视为培养现代文学读者、抢占文学阵地的重要工具,因为他们的介入不但提升了文学广告的艺术水准,还净化了文学广告的市场,推动了文学广告的健康发展。作为一种"副文本",中国现代文学广告营造了一种引导阅读的氛围和空间,促进读者"期待视阈"和审美心理的形成,甚至成为作品经典化的起点。另外,中国...
-
作者:王凤才(1,2)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摘要:柏林墙倒塌后,无论在意识形态领域还是在学术领域,马克思主义在德国(主要指原民主德国区域)被迅速边缘化(在原联邦德国区域历来都处于边缘地位),但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德国(既包括原民主德国又包括原联邦德国)并未完全沉寂;相反,新世纪以来还出现了“马克思思想复兴”、“马克思热”。可以说,作为马克思故乡的德国,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重镇。
-
作者:陈晓光(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872
摘要:利用2005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作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区县级政府财政压力对当地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负担以及税收偷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取消农业税费改革冲击越大的区县,其制造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越多,且低报利润偷逃所得税更加困难。地区间的财政压力差异会通过税收征管的"乘数效应",使地区间人均GDP差异进一步扩大。各级政府通过严格税收征管并完善地区间转移支付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间税负差异与经济不平等。
-
作者:赵宇(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1
摘要:金朝前期的"南北选"制度创立于熙宗朝,南、北两选之间一直以黄河旧道为别,与宋、辽籍贯之分毫不相关;传统定义所据的《金史·选举志》相关内容实系误记,并不足取。在二元政治生态中,辽朝及金初长期奉行"以河为界"的北族本位疆域观,至金熙宗朝高度汉化改制之后,则转型为一种近似黄河南、北分治的汉地统治方略,涵盖金代民族、政治、经济等诸领域政策,而"南北选"即重要面相之一。内外分化的差别性统治引发黄河南、北汉地民众在国家认同上出现相应分歧,并深刻影响金源一朝的政治地理格局。金朝前期的"南北选"问题,实从一个侧面指引出北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