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作者:陈吉元(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改革经济体制,增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压力、实力和动力,推动技术进步,对本世纪末实现我国经济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让企业到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风浪中去锤炼,是使企业感受到必须进行技术改造的压力的有效途径。改革现行的资金、物资和人才的管理体制,是保征企业有技术改造实力的必要条件。为了赋予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动力,一个重要条件是改革现行的水平递增或"小卒过河"式的计划考核办法。
-
作者:韩震(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狄德罗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作者认为,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不是脱离人类认识发展史的进程而偶然闪现的东西,它们的出现既受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支配,也有客观历史条件作基础。狄德罗关于事物自己运动及其运动来源等问题的论述,是由典型的形而上学哲学向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过渡的中介环节;他综合唯理论与经验论的观点,试图把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与理性阶段统一起来的要求,恰好为德国古典哲学提出了任务。总之,辩证法在狄德罗哲学中的萌发,既是形而上学在法国唯物主义中发展到极端的逻辑产物,又预示了德国唯...
-
作者:刘瑶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落后,经济上、技术上的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充分发挥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作用。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蔡孝箴著文指出,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冲破现行"条"、"块"分割体制的束缚,按城市自身运动规律发展经济。要加强城市内部各个部门、行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
作者:余金华
摘要:科学是探求和把握规律的。作为一门科学的中国哲学史,它研究的规律是什么?又如何去把握这些规律?在多种中国哲学史专著中,应当说,本书在揭示中国哲学史的规律方面,颇有建树,别成一家。 (一)哲学认识的矛盾运动、曲折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集中体现在哲学概念、范畴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之中,因为"范畴是认识之网上的纽结,是理性思维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淀、升华中的结晶"。历史上各个学派之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联结、渗透和转化。
-
作者:鲁直
摘要:本书作者把郭沫若的生活、思想和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对郭沫若的文学道路及其发展的时代因素、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主观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具体地分析了时代、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经历、个人气质等给予郭沫若及其创作的影响,评述了《女神》的诞生及其在"五四"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剖析了泛神论对郭沫若文学创作上的影响,论证了郭沫若在史剧创作上的巨大成就和历史意义,特别是清晰地勾划了郭沫若从积极浪漫主义到革命浪漫主义所经历的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对郭沫若的文学道路的系统的综合的研究还不多见,这本书具...
-
作者:文帆
摘要:农民永佃权,是清代的封建租佃关系发展的集中反映,在我国封建租佃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确地认识农民永佃权,有助于我们了解错综复杂的封建经济关系。吴量恺就此撰文指出,农民永佃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晚期阶段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
作者:剑鸣
摘要:怎样使我们的文艺批评基本标准建立在科学和适用的基础上呢?冷铨清撰文主张,将感染力、真实性、典型性,独创性和健康性作为文艺批评的基本标准。他认为,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和尺度,文艺批评标准要对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起指导、制约和规范的作用,它本身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易于把握的。
-
作者:陈初蓉
摘要:谢老(觉哉)六十诞辰时,董老(必武)赠诗高度评价其笔墨生涯,有句云: 传家绝业诗千首, 报国多方笔一枝。最近,读了《新闻丛书》中已出版的几本,领略著作的丰富内容,品味作者的学识才华,深感董老赠谢老的诗句,亦可适用于这些书的某些作者或书中述及的老前辈、老报人。从《报人生涯三十年》看,张友渔同志在书中叙述了自己从事新闻实践和理论教研的笔墨生涯,回顾、总结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的经验,收集了他对新闻学理论的讲述和评介。他早年写的《何谓社论》一文中论到写社论必备的几点:第一,为报纸之个性。第二,为超拔之思想。第三,为丰富之知...
-
作者:盛南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消费需要和可支配的资金也迅速增长。但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家庭消费是没有计划的,表现之一是肓目追求高消费,不愿向包种的土地进行投资。云南省农业厅刘世强同志著文指出,这种状况如任其发展,势必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全面认识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特别是深刻认识农村家庭消费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于合理确定工业、农业及其它部门的生产结构、生产布局和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