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翼星;王东
摘要:这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哲学笔记》的研究性著作,是作者近三十年长期致力于这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成果。它比较全面地探索、阐述和发挥了《哲学笔记》的基本思想。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上把握和发挥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思想,是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作者没有按照《哲学笔记》的顺序进行讲解和评论,也不是把其中的内容概括为几个问题分别进行阐述和发挥,而是以列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构思为线索,以《哲学笔记》论及的基本范畴为基础,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设想和草图。
-
作者:周文辅
摘要:这是我国古今地震记载资料的总集。从1979年开始,由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编辑委员会总编室组织全国地震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通力协作,在1956年出版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的基础上作了大量增补、修订、改编的工作,用了将近五年时间方告完成。可以说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合作的结晶之一。全书按时间断限分为五卷:远古至元代末年为第一卷,明代为第二卷,清代为第三卷,民国时期为第四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0年为第五卷。全书规模巨大,基本上反映了几千年来我国广阔空间的地震概貌。这里,我们就已出版的第一卷和第五卷作一些介绍。
-
作者:陈湘舸(1)
作者单位:(1)湖南湘潭大学
摘要:读了郑宗寒同志《试论小城镇》一文(《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获益不浅。但郑文提出的"发展小城镇,走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的主张,值得商榷。在我国,所谓小城镇,正如郑文所区分,一种是设镇建制的真正的小城镇;一种是农村集镇。前者"大致属城的范畴",后者"则属乡的范畴"。显然,这是两种性质有别的经济现象。它们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应当存在两条性质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城市化道路;另一条则是集镇化道路,大批农村居民有计划地进入集镇从业和定居。郑文一方面正确区分了小城镇与农村集镇,可另一方面,却在论述我国的城市化道路时,把...
-
作者:宋林飞(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南通县专业户的调查,说明了农村专业户的成因、特点、性质、作用和趋向。文中指出,农村专业户是农村人口非农业化、家庭副业主业化以及农业生产项目与环节专业化的必然产物,是我国目前农村(特别是社队工业比较薄弱的地方)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形式。各地"第一专业户"通过有意和无意两种渗透方式,带动周围大批农户走上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作者认为,农村专业户目前具有合作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双重性质,其中合作经济因素正在逐步增长。文中还就专业户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设想。
-
作者:王孝哲(1)
作者单位:(1)安徽大学
摘要:王鹏令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发表了《内容和形式范畴新议》一文,表示不同意哲学界通常的关于内容和形式范畴的解释,其中写道:"把内容归结为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必然会得出内容只能受动于形式,内容本身是一种消极的、僵死的东西的错误结论。"我认为,并非如此。因为,内容活跃易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内容和形式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每个要素都是和其他要素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容在形式的作用之下,亦即内容各个要素在相互作用之下,必然会活跃易变。这可以说是内容受动于形式的一面。然而,第二,还要看到。
-
作者:林凌(1);顾宗枨(1)
作者单位:(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是作者为《当代中国》丛书撰写的一本书的一部分。文章先对四川省经济体制的历史演变和以往四川省"三线"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了考察;然后着重论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在农业、工业、商业等国民经济基本单位进行的体制改革,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计划体制、流通体制、价格体制的改革,和依托中心城市建立经济区、经济网络的重要性。文末,根据四川省的实践,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
作者:汤一介(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真、善、美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命题之中。在三者的关系中,"天人合一"是最根本的,而"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是从"天人合一"派生出来的。在对这三个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即空想的理想主义、实践的道德观念、求统一的思维方式、直观的理性主义。
-
作者:黎鸣(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摘要:本文从回顾信息概念产生的历史出发讨论了信息概念的定义、分类以及信息在人类和人类社会进化中的作用等问题。本文的基本观点概括如下:信息和力的本质一样,都是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信息选择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进化的特有的进化方式(相对于生物界其它系统而言);信息革命是社会进化的突变形式之一,从趋向有序和自组织化的控制论角度看,人类社会的进化正在以缩短的形式重演人类自身的进化过程,缩短的比率大约为10~4;人脑的创造性功能是社会趋向进步的重要的,甚或是唯一的动力源。
-
作者:厉以宁(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经济系
摘要:本文从经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确定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合理比例的依据,以便为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合理比例的经济计量模型提供一个理论的结构,为教育经费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合理比例的确定以及我国教育经费—国民收入增长系数的测算,做一些经济理论方面的准备工作。作者认为,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合理比例的确定,必须以一国在维持目标的经济增长率条件下的国力所能承担的程度为上限,以维持目标增长率条件下所要求的最低限度人才供给量为下限。作者也论述了在上下限之间如何确定它的具体位置的依据。与此相联系,作者还提出了如何确定教育经...
-
作者:林兴宅(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艺术魅力本质上是文艺作品的复杂功能体系所产生曲综合美感效应。它不是纯粹的对象的客观属性,而是欣赏者对作品的审美关系的产物。魅力产生的内在根据是文艺作品的美学结构与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对应。艺术魅力作为艺术认识的一种表现,它的实现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艺术魅力乃是文艺作品的美的信息对欣赏者的刺激与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历史的积淀和心理组织作用所形成的合力。文章从结构、原理和产生过程等方面描述和研究魅力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艺术魅力的结构模式、对应模式和个体发生模式。作者力求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