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维达(1);潘石(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联系我国社会环境和学术思潮的发展,评述了卫兴华的经济思想以及他严谨的治学作风。文章着重分析评价了卫兴华以下几个方面的经济思想:1.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阐发;2.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阐发;3.对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阐发;4.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阐发;5.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探索;6.对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7.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
-
作者:董玉整(1)
作者单位:(1)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摘要:由范英主编的《精神文明学论纲》一书,是当今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一项开拓性的重要成果,别的姑且不说,仅就作者把精神文明作为一门科学来建立,针对精神文明现象领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方面,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构筑起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这一点来说,就令人刮目相看。这是一部64万字的巨著,作者是在基本上未耕耘过的生荒地上劳作,他们面临的必须解决一系列生僻问题的困难以及为解决这些困难中所进行的夺关闯隘的拼搏,是可想而知的。在我国的文献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概念,是叶剑英在1979年国庆3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之后,中...
-
作者:岳珍(1)
作者单位:(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词兴于唐代,繁荣于宋代,元明曾一度衰微,清代又复兴。清代词人上万,词作多至20万首以上。但对于清词的研究,却极为薄弱。本世纪30年代,刘毓盘《词史》,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
作者:郭湛(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思维操作是主体运用一定的思维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程序等加工客体信息,实现对客体的观念的或理论的把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思维的起点操作、过程(中介)操作和终点操作所构成的;从思维操作的表现方式看,思维操作又是一个由渐进式思维和跳跃式思维交替操作所构成的辩证过程。作者考察了思维偏差的三种主要类型,即思维的目的偏差、方向偏差和方法偏差;提出了发现思维操作偏差的一般模式,即"反馈——对照——复现——审视——自省"。最后,作者提出了校正思维偏差的几种主要方式,即逻辑校正、事实校正和实践校正,指出人类正是在对自...
-
作者:刘诗白(1)
作者单位:(1)西南财经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我国对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因而搞活了分配,激励了劳动,促进了生产。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分配关系不顺,国民收入分配过度向个人倾斜和国家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的严重现象。作者把这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称之为V扩张。它给经济生活带来了许多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和持续协调发展的严重障碍。作者指出,V扩张产生的原因,从微观上讲,在于企业缺乏工资分配的内在经济约束;从宏观上讲,在于国民收入再分配机制不完善,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的监督制约及宏观调控力薄弱。消除V扩张的根本途径,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
-
作者:刘大椿(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近日细读刘仲林著《跨学科教育论》,颇感欣喜。因为此书构想不凡,既不落窠臼又不失内在的严谨,它从跨学科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理论的变革和教育方法的更新。这些努力值得学界同仁为之注目。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此书借鉴了日本超一流围棋手武宫正树的"宇宙流"作风,力图不拘泥于单学科的边边角角,而着眼于跨学科的广阔地带。既能视野广阔,纵览全局,又能抓住核心,一以贯之,避免东鳞西爪失去重点;而且务虚求实,虚实相匹,重审美境界和自由创造。这些特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着眼于内在的逻辑性,创建一个恢弘的、开放性的彩色教育理论体系。本着上述追求...
-
作者:定宜庄(1)
作者单位:(1)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
摘要:《清史新考》是继《清史杂考》之后,王钟翰先生的又一部清史、满族史研究专著,收入文章17篇,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看,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清与元是我国历史上较为突出的两个王朝,即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故满族与清朝的关系,也如同蒙古族与元朝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没有对满族的形成、发展以及独特的社会性质和文化的深入研究,就难以把握住清朝统治的特性,难以探究有清一代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底蕴。但满族史的文字材料既少且散,又需要具备语言学、地理学、人种学等多方面知识,
-
作者:柯锦华(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社会研究能否像自然研究那样,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这是20世纪社会研究领域中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对此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日渐深入的研究。由孙小礼、李慎主编的《方法的比较》一书是笔者所见到的有关这一问题研究的具有创见的著作。该书以论文集的形式,汇编了国内社科界十多位学者的专题论文,这些论文从各种角度和不同层次,通过对自然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对社会科学能否成为自然科学那样的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
作者:时宪民(1)
作者单位:(1)深圳行政学院行政管理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在大量文献和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回顾了北京个体户十年的发展历程,并从经济行为模式、利益关系、归属意识、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对个体户身份的类别分化作了描述和分析。文章认为,作为原有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体制外新产生的重要力量,个体户是城市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也是城市社会分化的第一个启动点,从这种意义上说,个体户扮演了前十年城市改革的主角,并对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作者:卢嘉瑞(1)
作者单位:(1)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
摘要:本文认为,空间是蕴含丰富、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空间资源由空间物质资源、空间广度资源和空间布局资源构成,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和特点。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再生产,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与科技事业的进步,与各国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未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