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叶振华(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历史系
摘要:近年来,关乎心态研究的课题已逐渐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
-
作者:池田大作(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指出,在风云交幻的世界形势下,东亚地区正逐渐演变为21世纪世界的极其重要的区域。人们不仅关注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越来越关注其文化因素。东亚地区的"共生性道德气质"是取调合而舍对立、取结合而舍分裂、取"大我"而舍"小我",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共同生存,相互支撑,一道繁荣。这种气质的重要源头之一是儒教,当然它决不限定于儒教的"三纲五常"。在佛教的精髓思想中也包含这种气质。当21世纪宣告黎明时,东亚不仅在经济层面,而且在精神领域,定会为世人瞩目,成为导引人类历史的动力,被寄予极大的期待。
-
作者:王卫平
摘要:《子夜》研究,可谓新时期十年中茅盾研究的焦点。这不仅因为《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标志着其成熟的艺术风格和崇高的历史地位,而且因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其思想和艺术的丰富内涵及所昭示的创作道路曾一再成为研究者的话题。新时期以来,随着文学观念、批评方法,研究视野的不断更新和拓展,《子夜》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前进。其成就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本文正是对这一过程的初步述评。
-
作者:安延明(1)
作者单位:(1)美国Amry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在解释学的历史演变中,施某尔马赫的解释学革命根本改变了解释学的问题方向,标志着二种普遍解释学理论的诞生。在对这一理论的发掘和阐述工作中,狄尔泰、伽达默尔等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文章对有关哲学家关心的"两种解释"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语法解释"和"心理解释"不仅是两种解释方法,而且是统一的理解活动的两个方面,是一种开放的辩证运动;解释学的真正任务是理解"文本",而不是理解写作文本的人,因此"心理解释"只能被看作对文本统一理解过程的一个方面,它对"语法解释"并无先在性。
-
作者:杜一(1)
作者单位:(1)国际关系学院
摘要:由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珏、鲁从明主编的《社会主义流通经济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流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堪称是一部拓展了社会主义流通理论的重头著作。全书包括流通总论、流通功能、流通形态、流通体制、流通调节、流通效益等6篇,洋洋40万言,展现了社会主义流通论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即大声疾呼要重视对社会主义流通的研究,尖锐地指出流通是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关键,并严肃地批评了'自然经济观'和'无流通论'。历史证明,他的这些灼见...
-
作者:高隆昌(1)
作者单位:(1)西南交道大学应用数学系
摘要:自然科学常常走在人类意识的前沿,自然科学的每次飞跃都会带动人类文化的全面跃进。《大智慧》一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深入到多门自然科学最新观念的层次,把大量自然科学的思想、概念和方法引到智力开发研究上来。它充分体现了多学科综合这一科学发展的趋势和思维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的特点。
-
作者:黄开国(1)
作者单位:(1)成都出版社
摘要:这是四十多年来国内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系统研究谶纬的学术专著。钟肇鹏先生潜心中国哲学研究数十年,于两汉用力尤多,成果卓著。该书是钟先生多年研讨汉代谶纬的结晶。全书分为十一章,论及谶纬的起源和形成,谶纬篇目及纬书解题,谶纬的实质和主要内容,谶纬中的孔子及其弟子,谶纬与汉代今文经学,谶纬与政治,谶纬中的哲学思想,谶纬与宗教,谶纬与历史及自然科学,谶纬的流变和影响,谶纬的辑佚和研究。全书取材广博,论辩精审,剖析入微,文字明晰,创见迭出。仅就个人一孔之得,该书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成就。其一,对谶与纬的异同及谶纬的形成作出了证据...
-
摘要:近年来,个体户的经济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归属意识等等,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深圳行政学院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时宪民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以北京西城区个体户为对象,长期深入调查,认真研究了北京市个体户十年的发展历程及类别分化。他的博士论文《体制的突破——北京市西城区个体户研究》。
-
作者:董辅礽(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组织、协调下,一千多名社会科学工作者和一千多名实际工作者,正在进行一项浩大的工程——"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调查的成果,作为《中国国情丛书》,正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陆续出版。我看到了已经出版的7卷。开展这项大规模调查的目的,在本丛书的《总序》中作了概括的说明。这就是,"
-
作者:石毓智(1)
作者单位:(1)华中理工大学
摘要:现代汉语的"体"范畴分别由动态助词"了、着、过"表示。本文以一个完整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不同发展阶段作为动作内部过程的框架来刻画"了、着、过"的表义特点及其对有不同语义特征的动词的选择性,从而对"了、着、过"的意义及其使用条件提出了比较简单而统一的解释。指出了汉语"体"范畴的整体功能和明确的分工。它们虽不直接表示行为状况的时间位置,而又与时间密切相关。本文还解释了一些与"了、着、过"有关的疑难句法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