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宣恭(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应当纠正笼统议论和不确切使用法人财产权这一概念的流行作法,否则,将会对改革产生误导。基于此,本文运用基本的产权理论,结合我国改革实际,具体地论述了不同产权结构下的法人财产权,特别是对公司制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内涵及其性质,作了详细分析和阐述,指出公司财产权是包括所有权和收益权在内的完整的财产权利,并对公司财产权的几种误解进行了评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文章最后,联系法人财产权讨论,对改革企业产权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谈了作者的一些意见。
-
作者:陈卫(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我国生育率转变进行了分析,认为作为计划生育的努力目标,我国的低生育率已成为现实。由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育率下降起点高但降幅大,因而我国人口的急剧转型引起社会经济转型滞后而产生诸多挑战。但必须充分认识到,与持续低生育率相伴随的问题,既有消极方面,更有积极方面。生育率下降在带来与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变化相伴随的一系列问题外,也将对我国的教育、就业、妇女地位等产生积极的深刻影响。从发达国家经历看,低生育率引起的人口零负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福利的影响更取决于社会条件、经济形式与制度性因素,因此,不仅...
-
作者:韩震(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面对北美社会个人主义的过度膨胀以及新出现的虚无主义、社会联系断裂和选择余地日益萎缩的社会反常“病症”,本世纪80年代以来,在北美学术界兴起了一种被称为“公共社团主义”的思潮。本文论述了这一思潮兴起的社会和思想方面的原因,评述了构成这一思潮的理论核心,即以社团为本原的人格形而上学,以及以社团为中心的政治哲学、以共同的善取代个人权利优先性的伦理学。文章指出,公共社团主义是作为后自由主义出现的,虽然它在话语上构成了对自由主义的否定,但它因过分倚重历史和传统而缺乏现实的批判力量。
-
作者:黄小虎(1)
作者单位:(1)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摘要:本文对土地公有制、土地利用结构、地租、土地产权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城市土地市场、农用土地流转、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等方面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土地管理体制的基本对策:统一规划、统一房政与地政、土地管理应实行垂直领导体制。
-
作者:刘蜀永(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摘要:本文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英国政府为了继续维持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多次修订防卫计划,增兵香港,寻求国际支持,在香港社会内部实行严密的控制措施;新中国政府则采取了维持香港现状,保持香港稳定,“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特殊政策。作者认为,正是由于中国政府当时对香港采取了特殊的政策和策略,谨慎处理有关香港的各种问题,才使香港保持了相对的平静和稳定,从而使后来香港的经济腾飞成为可能。
-
作者:谢思炜(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对以王梵志诗和寒山诗为代表的唐代通俗诗进行了综合性的考查。作者认为,唐代通俗诗从封建社会既定等级制度和封建传统文化的边缘和缝隙中分化出来,与居于社会中心地位的传统文人诗及其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相对抗,试图以说教的形式教导民众、拯救现世。唐代通俗诗虽然采取并归属于宗教意识形态,但它通过对人生的说明和求解脱途径的独特探索,暴露了佛教思想固有的内在矛盾,并以“生不如死”、“死而平等”的“骇俗”观,体现了当时下层人民最普遍的人生感受。唐代通俗诗摒弃了诗歌传统创作规范,是中国第一次出现的反修辞美学,它主要采...
-
作者:张凤林(1)
作者单位:(1)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方资本理论的前古典时期、古典时期以及现代与当代的纵向分析,阐明了其思想源流与方法论基础;通过对当代西方资本理论的三大流派(新古典综合、新剑桥与新奥地利)的横向比较,在揭示其异同的同时,考察了其演变线索。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西方资本理论演变的三大特点。文章强调,应该对西方资本理论实事求是地予以评价,并认真地加以研究、吸收和借鉴。
-
作者:胡绳(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指出,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每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应负起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要求理论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它的基本原理也必须不断地以人类社会的新的经验和新的认识来充实和丰富其内容。作者认为,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研究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巨大影响,把社会主义建设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更好地结合起来;应当维护马克思关于越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设想中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在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新的社会在必须经历...
-
作者:宋涛(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摘要: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问题,我国经济学界,曾经提出了“主从结合说”、“板块结合说”、“渗透结合说”等许多观点。然而,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两者的对立关系,难以在实际操作中使它们成为统一的调节机制。对此,《经济运行与调控》一书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阐述了一系列颇有启发性的观点,提出了独具识见的“水乳交融”结合模式。 作者认为,计划与市场的机制融合是以要素融合为基础的。计划机体的构成要素尽管纷繁庞杂,但最典型、最关键的要素是计划信号。市场机体的构成要素,从市场机制角度考察,除了竞争和风险外,主要包括供给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