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通俗诗研究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谢思炜(1)
署名单位:
(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6948
发表日期:
1995
页码:
154-166
关键词:
通俗诗
王梵志诗
寒山诗
佛教思想
知识分子
社会阶层
宗教意识形态
禅宗
下层人民
文人诗
摘要:
本文对以王梵志诗和寒山诗为代表的唐代通俗诗进行了综合性的考查。作者认为,唐代通俗诗从封建社会既定等级制度和封建传统文化的边缘和缝隙中分化出来,与居于社会中心地位的传统文人诗及其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相对抗,试图以说教的形式教导民众、拯救现世。唐代通俗诗虽然采取并归属于宗教意识形态,但它通过对人生的说明和求解脱途径的独特探索,暴露了佛教思想固有的内在矛盾,并以“生不如死”、“死而平等”的“骇俗”观,体现了当时下层人民最普遍的人生感受。唐代通俗诗摒弃了诗歌传统创作规范,是中国第一次出现的反修辞美学,它主要采用佛教语汇和社会俗语,把生活话语和艺术话语之间的距离缩小到最低程度,从而对佛教说理诗进行了成功的改造,其“象喻”的说理形式对王维、白居易以及宋代诗人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来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