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恒威(1);黄华新(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国家创新基地
摘要:认知动力系统理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继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之后,认知科学中一种快速发展起来的理论。动力主义和符号主义之间的一个基本分歧就是关于表征在认知中的作用问题的争论。物理符号主义假设认为符号表征的计算对于认知是充分和必要的,一些持强耦合观点的动力主义者认为表征对于认知系统是不必要的。作者从认知发展着手,将认知发展区分为感觉运动、意象表征和语言表征三个水平,认为表征对于认知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因为种系演化和个体发育中存在一个非表征的认知时期;但是作者也反对动力主义中完全否定和反对表征的强耦合观...
-
作者:赵义山(1)
作者单位:(1)佛山大学文学院
摘要:从晚明以来,人们多以嘉靖前后为界,把明散曲发展史分为前后两期;或再将“前期”一分为二,构成前、中、后三期;这两种划分都较粗略,难以清晰地揭示明散曲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作者在进行明散曲作家个案和群体研究的基础上,考察明代社会文化、时代思潮等相关因素,认为明散曲的发展演变可分为过渡期、低落期、复兴期、鼎盛期、继盛期等五个时期,并论述了各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这样划段分期的理由和意义。
-
作者:廖楚晖(1)
作者单位:(1)云南财贸学院
摘要:本文将物质资本分为私人资本和公共资本两部分,并将其与人力资本一起引入到一个AK类型的经济增长模型中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私人资本具有互补关系,而与公共资本具有替代关系。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作用是不同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政府主导型特点。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力度,适当减少公共资本投入,提高私人资本的经济份额及其产出效率,以解决我国现阶段私人投资粗放增长、效率低下的问题。
-
作者:甘绍平(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在一个价值观念日趋复杂化与多元化的时代,应用伦理学的任务与其说是追求道德真理,不如说是寻找道德共识,也即通过理性的论证来赢得大多数人道德上能够接受的有关伦理冲突的解答方案。因此,应用伦理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对具有不同价值诉求的各种论证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并为对它们的应用做出论证。通过对功利主义、契约主义、德性论、责任伦理、形式化的道德法则等各种论证方式的分析,文章认为,任何单一的伦理学理论都难以在应用伦理学的平台上占据统治地位。而人权原则则是各种伦理学理论共同的道德视点,它构成了应用伦理学进行道德论证的惟...
-
作者:冉昊(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两大法系法律的实施各自形成了完整系统,按照调整对象—法律载体—法律适用方法—核心出发点这样的主线,大陆法系表现为:权利类型—抽象规范—法典(既定条文)—请求权基础—个人意思;英美法系表现为:具体对象—裁判规则—法官(正义直觉)—关系类推—整体关系。整体关系的思想相较于个人意思,在现代社会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但二者自有特性,并无高下之分,只是为不同的时代需要而产生,并不断发生着历史的优劣转化。
-
作者:朱晓进(1)
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数度出现对文学史观处置的钟摆现象,本文提出不能轻易否认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的价值意义,但要重视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在强调史观对文学史研究的指南作用时,还应重视文学史研究自身的学科特性,重视对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探讨与发现,重视寻找和借鉴与文学史研究学科特点相适应的独特方式和思路。文章还对科学实证与历史还原、典型现象分析及长时段研究的思路等进行了阐发。
-
作者:罗莉(1)
作者单位:(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当今世界,技术成为社会规范的现象日益普遍。技术与法律相互依存,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调整着人们的行为,参与财产、利益和各种权利、权力的分配。技术作为社会规范发挥效用较之法律具有更为直接、准确、经济、高效的优势。但技术作为社会规范也有局限性,过分依赖技术来实施法律容易损害法律本身的尊严,而对技术的运用不加限制则会改变法律所追求的权利分配格局。技术保护措施作为数字版权政策的重要执行工具,既应当受到反技术规避规则的保护,也应当受到它的限制。美国和欧盟过于严厉的规则在给版权人提供强大保护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
作者:宋剑华(1)
作者单位:(1)暨南大学中文系
摘要:人文主义是五四文学的旗帜与象征,也是中国现代作家的梦想和追求。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与传统价值观完全不同的现代性意义,也标志着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的现实可能性。然而,人文主义原本是西方文化的历史传统,它究竟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新文学作家又是怎样对其加以理解和运用的?这一关键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对五四文学的精神资源进行反思,认为五四文学是本土意识深度介入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等的结果。
-
作者:孙笑侠(1);郭春镇(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法学院
摘要:源自西方的法律父爱主义理论主张政府在某些领域为了公民自身的利益可以不顾其意志而限制其自由或自治。结合中国问题意识,本文将它概括为“政府对公民强制的爱”。该理论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法律规范与社会现实颇有契合之处,且与中国当前注重以人为本的新“民本”理念相适应,因此有广泛的适用空间。但是为了防止该理论的滥用,防止将人由目的变成客体,需要将其限定在不得侵犯作为基本权利核心的人性尊严的范围内。
-
作者:汪同三(1);蔡跃洲(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收入分配对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的影响可以通过“收入分配方式→收入水平→有效需求→资本积累及投资结构”这一机制来实现。本文利用中国1978年以来的相关年度数据,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该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都将导致投资结构中重工业相对比重的加大和相对增长速度的提高,从而引致投资结构重化的倾向;(2)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则会促使轻工业投资比重和相对增长速度的提高,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对投资结构的影响不太显著;(3)投资结构重化的倾向主要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