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震(1)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西安710062
摘要:鲁迅的《摩罗诗力说》长期以来处于被忽视与误读的状态。这部产生于中国社会、文化大转型时代的诗学文献,或被一笔带过,或被视为鲁迅早期文艺思想不成熟之作,或只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纲领和中国近古文论的终结等,却鲜有人注意到它作为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开端的标志性意义。中西诗学的现代转型有不同的性质与条件,并在不同时空走出了两条相似的轨迹,西方是在自主模式中完成,中国则是在西方影响下被动完成的,因而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质。《摩罗诗力说》全面表现了这些特质。它以世界文学背景与本土文化语境、人类文明视野与文化批判意识...
-
作者:谢正光(1)
作者单位:(1)美国格林奈尔学院历史系教授
摘要: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任京营戎政提督之司礼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招纳大军入城。翌日,崇祯自缢煤山。自是之后,曹化淳卖主求荣,遂成定谳。然有关曹氏生平,世所知者似亦仅此而已。据木陈道忞《北游集》及相关诗文史料,可知曹氏自万历末年入宫后,始终秉承当时宦官"多学能书"及"宛然有儒风"之传统,深得崇祯之倚重。及清人入关,曹氏倡议为崇祯帝后营葬筑陵,历三载而事成。迨顺治以少年天子亲政,曹氏被委为"帝师",授顺治以汉土典籍及天竺佛法;暇时教以书画怡情,复为历数先朝旧事。故顺治对崇祯之遭际深表同情,至引以...
-
作者:谢永康(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哲学系讲师,天津300071
摘要: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思想和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分别代表法兰克福学派历史上两种不同的社会批判和形而上学批判"范式"。阿多诺采取辩证法的内在批判方法,试图深入形而上学的基本矛盾,在其辩证本质之中实现内在超越,以建立一种新型的主客体关系,实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和解。而哈贝马斯则宣布形而上学基本框架的可能性已经耗尽,阿多诺的形而上学批判也陷入了绝境。因此,他认为必须抛弃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框架,转向交往哲学的范式。相应地,主体间性将取代主体性,成为新哲学"范式"的基础。哈贝马斯的哲学范式转型无论在其思维方式上还是实际的...
-
作者:卜祥记(1);张飞岸(2)
作者单位:(1)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200433;(2)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辑室编辑,北京100720
-
作者:赵林(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国学热"在21世纪再度兴起,引发学界对国学问题的新一轮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国学"的定义及国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争论反映了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浪潮中的历史命运及未来前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这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进行冷静思考和理性探讨,引导传统文化进行自我批判和现代转换,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应对现代性的挑战,是中国学术界无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为此,我们组织了本组专题文章。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国学热"现象的历史必然性、国学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性格、国学的定位及其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
-
作者:秦亚青(1)
作者单位:(1)外交学院教授,北京100037
摘要:30年来兴起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三大主流学派——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结构建构主义——有一个共同的缺失,就是忽视对国际体系过程和国际社会中复杂关系的研究。对此,笔者拟借鉴主流建构主义,将"过程和关系"这两个中国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提出过程建构主义的理论模式。我们将过程定义为运动中的关系,论证了过程的自在性、过程动力和过程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过程的核心是关系。如果说西方个体本位的社会性质的核心理念是"理性",那么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根本理念则是"关系"。将这一理念挖掘出来并进行概念化处理...
-
作者:翟学伟(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南京210093
-
作者:杨光斌(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巴林顿.摩尔的"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使得民主变成了资产阶级的专利,今天这个专利演变为亨廷顿的"中产阶级带来民主"。从社会主义运动史与比较制度变迁的关系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民主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演变过程,从原初旨在实现人人平等的多数人统治,演变为保护少数人即资产阶级财产权的工具,再发展到今天作为实现大众平等权的工具。在民主的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的主要贡献在于宪政建设和精英民主,而大众民主的到来,则要归功于以下层阶级为主体的工人运动和其他非资产阶级阶层的斗争。在考察民主历程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民主的社会主义属...
-
作者:颜翔林(1)
作者单位:(1)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湖州313000
摘要:现代社会的实用理性和科技发展共同终结了古典神话,将之送入精神文化的历史博物馆。然而,神话思维和神话意识则共时性地隐匿于人们的心理结构之中,对文明和文化依然施加了重要影响。在现代和后现代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神话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里,演变为一种当代意义的神话形式,继续发挥着强大的心理功能并扮演着意识形态助产士的角色。当代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消费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它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又有所发展和变异,尤其是借助于科技手段,获得了更广泛、更丰富的社会内容和迅捷密集的传播...
-
作者:郝大海(1);王卫东(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现代社会中,工作获得对于个人获得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有关中国城镇居民工作获得的研究,比较关注改革中制度变迁对工作获得影响因素的作用,但针对改革前社会结构变动对工作获得及制度变迁影响的历时性分析则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在结构变动与制度变迁的研究视角下,对1949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工作获得过程进行历时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文革"中后期,父亲单位地位的高低就已经十分显著地影响到子女是否能进入一个较好的工作单位;而市场转型以来,女性就业相对于男性承受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这不仅从一个侧面为结构变动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