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宋丽娟(1);孙逊(2)
作者单位:(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2)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上海200234
摘要:明清时期,与"西学东渐"相呼应,以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旨归的"中学西传"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中,中国古典小说的西译构成了"中学西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735年至1911年,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经历了滥觞、发展和成熟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小说西译在文化缺失和文化增值的双重功能下,通过文化认同、文化阐释、文化承载和文化改写,完成了文本在异域的"再现"。中国古典小说所具有的"自我投影"和"他者审视"特性,使其成为西方想象中国的重要文本依据,构成了从"道德理性之乡"到"中国情调"、再到"多面的中国"三种被集体认同的西方人眼中的"中...
-
作者:高鸿钧(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4
-
作者:俞吾金(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摘要:迄今为止的西方形而上学发展史是由以下三次翻转构成的:首先是以笛卡尔、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对柏拉图主义的"在场形而上学"的翻转;其次是在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内部,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意志形而上学"对以笛卡尔、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形而上学"的翻转;再次是后期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四重整体的形而上学"对其前期的"此在形而上学"的翻转。
-
作者:傅有德(1,2)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2)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济南250100
摘要:在犹太教的圣经中,先知被说成是上帝在尘世的代言人;就儒家推崇的圣人是得天道并代天宣化者而言,圣人也是先知式的人物。圣人得天道不是通过神启,而是依靠"闻道"、"悟道"的认知,因此,圣人不只类似于先知,还是睿智的哲学家。先知是代表社会良心的无畏的批评家,而儒家的圣人则都是德化的倡导者。和先知的批判功能相对照,圣人更多地起道德楷模作用。圣人是儒家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先知则不是。对于先知,首要的价值是"公正",而在儒家圣人那里则是"仁爱"优先。先知与圣人分别体现的特征、价值和精神,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以及犹太民族和犹太文...
-
作者:渠敬东(1);周飞舟(2);应星(3)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北京大学社会学系;(3)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借由政治经济学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学视角,中国30年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最初的十年形成的是以双轨制为核心机制的二元社会结构;1990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及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市场与权力、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分配的新格局;进入新世纪后,行政科层化的治理改革得以实行,并成为推动社会建设的根本机制。由此,改革前的总体性支配权力为一种技术化的治理权力所替代,从中可以理解"中国经验"的独特意味,并洞悉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作者:彭凯平(1,2);廖江群(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北京100084;(2)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ca94720
摘要:归因过程的文化差异研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过去十年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归因理论简单的二分法(如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人格特质归因和情境因素归因)无法就文化对归因过程的影响给出明确答案。归因过程的概率模型将归因理解为一系列的条件概率判断。实证研究发现,文化差异主要来自于对先置概率(即某种内部原因的自然分布的概率)和倾向概率(即具有某种内部特性的人遭遇某种特定情境的概率)的判断,而在效能概率(即具有某种内部特性的人遭遇特定情境之后表现出某种行为的概率)上,文化差异并不明显。这正与归因过程的概率模型提出的"普适的因...
-
作者:程金华(1,2)
作者单位:(1)华东政法大学;(2)耶鲁大学,法律科学博士候选人上海201620
摘要:利用一个于2005年在中国28个省份进行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对中国行政纠纷的分布以及中国公民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纠纷解决的制度选择进行定量经验研究。研究发现,针对行政纠纷,现阶段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并不淡漠。但现实的制约使得一些公民采取司法程序及准司法程序之外的渠道解决此类纠纷。公民对中国行政纠纷解决存在事实上的"双轨"制度需求,即,公民对通过(准)司法渠道和党政渠道解决纠纷有同等程度的需求。此外,不同社会群体对行政纠纷解决渠道的选择偏好也呈现多元性。基于经验研究,对当前的相关研究进行理论和方法论的反思,...
-
作者:朱晓进(1)
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五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绕不开和说不尽的一个传统和话题。文章选择从20世纪30年代文学界对五四文学传统的反思入手,通过对五四文学与30年代文学的阐释和评价,探究其背后所隐含的不同言说目的、方式和观照视角,由此来透视言说者和评价者基于不同历史阶段所持的不同的文学思路。五四文学秉持的是一种人文学科的思路,而30年代文学信守的则是一种社会科学的思路,而对于两个时代的不同阐释和评价以及其间的种种复杂纠葛,在此都可找到准确、合理的解释。另外,通过30年代与"五四"所持文学思路的差异,还可以反观五四文学传统以及把握30...
-
作者:王祖祥(1);范传强(2);何耀(1);张奎(1);王红霞(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湖北省调查总队,副队长武汉430071
摘要:通过提出洛伦兹曲线模型构造方面一个基本定理,获得了若干种拟合效果良好的洛伦兹曲线模型,与目前经济理论文献中的模型比较,这些模型能表达更灵活的曲线,实践中可能获得更理想的拟合效果。使用新引进的模型,对2000—2006年湖北省农村收入不平等、贫困、两极分化进行的测算表明,近几年湖北省农村人口的收入不平等逐年扩大,贫困程度逐年增加,2004年达到峰值,以后两年有所改善。上述方法除可以用于监控我国农村人口的收入分配外,也可以用于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各种人口结构等群体内的收入分配分析。
-
作者:郁建兴(1);高翔(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杭州310027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政府承担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中国政府以国家干预、政府主导为特征的农业农村政策,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现有农业政策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的限度却日益显现。有鉴于此,急需构建一个政府调控和引导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的分析框架,在其中,政府需要界分与市场、农村社会组织之间的行为边界,在充分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农村社会自主管理的基础上,体现政府职能的"兜底"特征;而且,政府在构建市场/社会运行的基本制度、匡正和补充市场/社会失灵、培育市场/社会主体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