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的文化反思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赵林(1)
署名单位:
(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8248
发表日期:
2009
页码:
61-68
关键词:
“国学热” 文化反思 历史必然 目的文化 研究所 黄帝陵
摘要:
"国学热"在21世纪再度兴起,引发学界对国学问题的新一轮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国学"的定义及国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争论反映了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现代化浪潮中的历史命运及未来前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这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进行冷静思考和理性探讨,引导传统文化进行自我批判和现代转换,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应对现代性的挑战,是中国学术界无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为此,我们组织了本组专题文章。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国学热"现象的历史必然性、国学的思想文化内涵与性格、国学的定位及其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界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张曙光认为,国学之"学"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儒学的仁道思想是其鲜明体现。通过对仁道思想的继承和扩展,不仅可以为现代中国人的安身立命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也有助于建构现代社会乃至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与整体,并与现代学术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一定程度上帮助消解现代学术的弊端,但这必须经过基于唯物史观的文化与学术的充分"自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干春松提出,国学的最佳定位是作为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让我们意识到学术传统的独特性和中国自身价值立场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拒绝西方的学科体系才能有效地延续本土文化的精神,强调国学的目的是超越国学。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赵林从三个方面反思当下的"国学热",认为"国学热"是全球性的文化保守主义潮流与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学复兴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性精神来指导国学的自我批判和时代更新,是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最必要和最关键的环节。
来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