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阎学通(1);秦亚青(2);倪乐雄(3);李强(4);张文木(5)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2)外交学院;(3)华东理工大学战争文化与国际政治研究所;(4)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5)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摘要:关于“和平崛起”的讨论 ,关系到中国外交战略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和《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两个编辑部于 2 0 0 4年 5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大国崛起与中国的选择”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以下笔谈 ,反映了本次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
作者:张军(1);王祺(2)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中国保监会
摘要:本文认为 ,企业内部权威位势的不断提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特征。企业权威在一定条件下对企业的效率具有正面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经济绩效的持续改善是由于企业权威主体的日渐明晰化以及权威程度的不断上升所致。权威度在各相关利益集团“讨价还价”博弈中的分配与再分配过程正是中国企业改革的微观逻辑线。
-
作者:刘星(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法学院
摘要:历史主义的法律移植研究存在着基本缺陷。本文提出 ,为了更好地展开法律移植实践 ,深入理解法律移植的实质也即廓清“法律移植与广义‘立法’活动是同质的” ,非常必要。以此为基础 ,本文认为 ,从“法律与政治”的应然关系入手 ,在“当下”社会共识的建立中寻找、追求 ,是解决法律移植问题的一个新的重要路径。
-
作者:邓宏图(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通过引进历史逻辑起点、生产率竞赛、制度互补等关键概念 ,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演进论解释。本文认为 ,在转轨时期 ,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偏好会决定其民营经济政策进而影响民营企业形成对未来的预期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间构成的生产率竞赛和制度互补关系会共同塑造某个特定地区的“制度互补特性”从而导致不同地区民营企业选择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 ,其结果 ,不同地区的制度变迁呈现出路径分岔的状态。
-
作者:沈岿(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中国公法正在经历整体性的变迁 ,在林林总总的制度革新中 ,政府行为的合法性追问是不变的主题。本文在此认知的基础上 ,以中国曾经出现的合法性追问实例为依托 ,揭示不同形式的合法性追问之实质在于检验政府行为的可接受性 ,而不仅仅是政府行为的“合法律性” ,以及可接受性因为价值判断的存在而呈现诸神之争的面相。最后 ,文章提出“开放反思型的形式法治”的基本主张 ,以期为应对复杂的可接受性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
作者:王小甫(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检讨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降生神话、始祖神话以及一些重要的契丹习俗 ,发现它们大都能在摩尼降生神话及摩尼教教义和神话中找到原型或依据。作者认为 ,正是 9世纪中叶以摩尼教为国教的回鹘汗国崩溃给契丹传统社会带来了新的激励因素 ,为契丹传统社会的飞跃与变革提供了新的精神武器。耶律阿保机以结亲形式取得回鹘族人的支持 ,并藉其摩尼教神话自己 ,从而得以突破传统 ,实现革命 ,建立国家 ,实行帝制 ,成为契丹人的民族英雄。
-
-
作者:折晓叶(1);陈婴婴(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1990年代中末期所发生的乡镇企业改制表明 ,社会形态的资本在产权变革中具有能动性的力量和作用。乡镇企业作为“社区里的企业”所具有的社会共同体特性构成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时“干中学”的社会场域 ,在这种场域下形成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要素 ,它具有合作性、留根性和嵌入性等特征。因此 ,当企业家赎回自己的人力资本时 ,须付出相应的“社会成本” ;在社区共同体内部 ,社会资本与产权在产生“激励”时具有互补作用 ,社会资本存量可能成为观察改制后社区公共空间出现差异的一个重要变量 ,并且共同体的社会资本具有某些...
-
作者:衣俊卿(1)
作者单位:(1)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
摘要:现代性是我们时代的焦点性问题之一。现代性特指西方理性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和社会运行机理 ,它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的地域性关联中“脱域”出来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人为的”理性化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则。现代性包含着相互关联的多重维度 ,在最广义的尺度上可划分为精神性维度和制度性维度 ,具体表现为 :个体的主体性与自我意识、理性化和契约化的公共文化精神、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历史叙事的现代性 ,以及表现为经济运行的理性化、行政管理的科层化、公共领域的自律化、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和契约化 ,等等。现代性不可避免地包含...
-
作者:刘金全(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规模和活性上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发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 ,无论是货币供给规模还是价格水平的波动 ,都存在着对实体经济规模和增长的正向作用和影响 ;同时 ,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也具有显著的反馈影响 ,并且反馈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和灵敏性。这说明扩张货币需求总量和增强价格调整灵活性等名义需求管理政策仍然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基础 ,而且也是保持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