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滨(1);黄迎虹(2)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广州510275;(2)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
摘要:当前的反腐理论以"国家中心主义"、"市场中心主义"和治理与善治理论为主要研究路径,它们在理论上建立于西方自由民主的制度基础上,在分析上又局限于公私两大领域的划分逻辑之中,从而难以对发展中国家的独特经验有更为贴切的理解。2010年以来印度制定"官员腐败调查法"的过程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反腐败存在另一种可能路径——"三元复合反腐"模式。在这种反腐模式中,政府、社会精英与社会大众构成反腐的三大主体,他们在遵守底线规范的前提下,形成了复杂的多面关系,以动态平衡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对"三元复合反腐"模式的经验概...
-
作者:漆海霞(1);周建仁(2)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北京100084;(2)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3
摘要:近年来,美国宣布重返亚太,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周边外交不断出现波折。针对不同的国家,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具体战略布局如何?通过比较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与近期美国对亚太各国的军售情况发现: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售对象主要是经济大国或者军费支出较高的国家;而近期,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前后,其军售更注重对象国的意识形态,并具有一定的进攻性。其中,日本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部署的重点国家。总体上看,美国在亚太地区所谋甚大,除了遏制中国的考虑,更有建立亚太新结盟体系的意图。在此背景下,中国不能仅靠经济外交手段进行抗...
-
作者:张国清(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哲学博士杭州310058
摘要:应得是正义的核心概念,社会应得是分配正义的核心概念。分配正义既涉及每个人的自我所有权,又涉及每个人可分享的社会公共资源,涉及他从国家和社会中获取的社会权利和经济利益。每个人都拥有完全的自我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他享有很多权利的基础,但不是他享有社会应得的基础。社会应得表示任何人都能够从社会中获得的公有价值或共享资源。社会应得的基础是人在共同体中享有的成员资格,这种资格取决于他在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中的地位。社会公平意味着每个人在社会经济领域里得其应得。社会应得理论是一种社会资源分配理论,关注在社会基础...
-
作者:侯旭东(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4
摘要:秦亡汉兴为中国古代历史一大变局,逐鹿或天命,是汉代人提出的重要解释。刘邦建汉,实乃于群雄逐鹿中拔得头筹所致,他称帝后亦不否认此点,逐鹿兴汉的观念浸透着战国以来"天命"坠地与"人"的发现的时代精神。随着统治秩序问题日益突出,"天命"观念重新抬头,司马迁认识中的矛盾正是两种思想交替的时代产物。尽管"天命"说受到朝廷重视,但到班彪撰《王命论》之前,"天命在汉"说并无系统论述,当时出现的"天命"论述不少都是在挑战汉朝统治,如昭帝时眭弘提出的"汉家尧后"说,与世间流行的"霍光黄帝后世"说。班固在解释秦亡汉兴上承袭其父思想,成为中国...
-
作者:朱立元(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中文系
摘要:一、旧话重提: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这一命题,最早是在1996年10月西安召开的“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全国学术研讨会”上被提出的。其实,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它应该是由钱中文首先提出的。
-
作者:吕世荣(1)
作者单位:(1)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开封475001
摘要: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蕴含在他的哲学观、唯物史观以及世界历史理论之中。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为经济全球化思想提供了前提,即破解旧哲学的本体观念论,使哲学研究通达现实。这一哲学观的变革使得马克思能够从现实入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破解人类社会发展之谜,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唯物史观揭示了世界历史形成发展的根源和趋势,由此形成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源、动力和趋势,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认识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思想武器。...
-
作者:高建平(1);周宪(2);南帆(3);朱立元(4);姚文放(5);王宁(6)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2)南京大学;(3)福建社会科学院;(4)复旦大学中文系;(5)扬州大学文学院;(6)清华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近现代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外国文学理论与思潮席卷中国,彻底改变了中国文论的格局。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少问题值得反思。为更好推动新形势下的文论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举办了“当代中国文论:反思与重建”高级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学者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作者:王宁(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在文化上的进程,“世界文学”近年来已成为国际人文学科的又一热门话题。当年,歌德之所以提出“世界文学”的构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读了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一些非西方文学作品后,受到极大的启发。
-
作者:周宪(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
摘要:随着中国崛起,一个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转变正在发生。在人文学科领域尤其是文学理论界,人们有一种深感某种理论原创力不足的焦虑。当中国经济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时,当中国的科技论文产量走在世界前列时,我们的文学理论却还靠着东渐之西学度日,如此鲜明的反差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文学理论工作者的警醒与反思。
-
作者:姚文放(1)
作者单位:(1)扬州大学文学院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集中于20世纪40年代,以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1947)一书为标志,蒙》一文进一步论述了“文化工业”的概念,尔库塞,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理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