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卫海(1,2)
作者单位:(1)中国政法大学;(2)教育部"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2249
摘要:建设"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决策。海上航运的安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海盗、海上武装劫持、海上恐怖袭击等海上暴恐事件频繁发生,对国际和中国海运利益构成极大威胁,对实施海上丝路战略构成严重挑战。确保海运安全免遭海上暴力的直接措施有五种。以防范索马里海盗为例,聘请专业安保公司实施驻船武装护卫,是确保海运安全的有效模式,不仅符合国际法,也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法律所允许,在夯实中国海洋总体安全上具有战略意义。在中国语境下,该模式面临法律风险,应在新型国家安全法律观的统合下,...
-
作者:董瑜(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世界近代史研究中心,讲师天津300071
摘要:美国革命后,各州政府在银行、交通、制造业和保险业等领域建立商业公司。这些商业公司被界定为公共机构,各州政府只允许少数社会精英参与商业公司的经营与管理。在相当一批建国精英看来,只有少数社会精英能超越个人利益,为公共利益服务。然而,建立商业公司的过程,交织着复杂的个人利益、党派利益与区域利益。商业公司的建立反映了建国初期"精英统治"思想与各种私利追求并存的复杂政治文化。更重要的是,强调精英治国的观念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都遭到挑战,人们对各种私利的追求不仅是对古典共和话语的"解构",而且使这个时代政治文化发生意...
-
作者:陈云松(1);张翼(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
摘要:基于中国社会调查(CSS2011)和相关城市统计资料,分析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以及城镇化中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与城镇户籍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发现:在收入方面,人口城镇化率的上升对"进城农民"的影响,虽与"城里人"无明显差异,但在社会保险、文化生活、心理接纳及身份认同等方面却显著低于"城里人"。这种"进城农民"与"城里人"之间的不平等,会促使原来农村与城市的老二元结构转化为城镇内部户籍居民与流动人口的新二元分割,从而阻滞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融合。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城镇化中社会阻隔的成因,为"新型城镇化"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的...
-
作者:吴英姿(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南京210093
摘要:诉权被认为来自罗马法上的"Actio",但罗马法上的诉权其实是类型化了的诉讼程序,是特定主体在特定条件下被许可运用的特权。不同的诉权是实现不同诉求的程式(仪式)。私法诉权说完成了诉权的权利化改造;公法诉权说将诉权从私人之间的关系上升为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诉权观念的革命。二战后,新自然法学与人权理论的繁荣为诉权人权论的浮现提供了理论基础。程序正义理论,特别是法律程序主义让诉权人权论走向成熟。以诉权人权论为基础构建的司法结构,是一个要求充分尊重诉权的主体地位、包含诉权与审判权商谈机制的结构。诉权的人权性质...
-
作者:胡潇(1)
作者单位:(1)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州510006
摘要:作为原生于精神文化生产与物质商品经济中的运行法则,文化生产与资本分属两个曾彼此相关不多的领域。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资本要素,尤其是随着资本介入文化生产,文化生产与资本便不再独立特行。它们互相缠绕并形成丰富而复杂的耦合机制。在当代,文化生产与资本的逻辑耦合呈现出新的趋势:精神文化生产在产业化、市场化中形成新的态势;非物质经济发生的业态变革,生成文化生产与资本互动的新机理;信息技术现代化使资本对文化生产的逻辑嵌入产生了时空新范式。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文...
-
作者:王小盾(1)
作者单位:(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温州325035
摘要:古代东亚地区的文学,就其同汉字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体制文学或文言文学,民间文学或口头文学,俗文学或语体文学。后者既包括对汉语白话文学的记录,也包括用汉字及其变体记录的域外口语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曾经采用快速移植的方式进入域外,其代表品种就是在日本、越南、朝鲜半岛流传的敦煌文学。不过,域外俗文学主体是采用慢速受容方式建立起来的派生汉字文学,亦即用汉字变体记录的口语文学,比如日本的假名文学、越南的喃文文学、朝鲜半岛的乡札文学和谚文文学。这些文学既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又有深刻的共通性。它们的初始品种都是同仪式相关...
-
作者:倪玉平(1);徐毅(2);范鲁文·巴斯(3)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100084;(2)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桂林541001;(3)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经济与社会史系、国际社会史研究所
摘要: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从20世纪后期起,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根据不同的国际购买力平价计算,2010年前后,中国GDP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GDP第二大国。在此背景下,重新评价历史上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世界经济史上的地位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
作者:钱弘道(1);王朝霞(2)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杭州310008;(2)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杭州310023
摘要:近十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各种探索法治评估的实践。总结法治评估实践经验,分析法治评估实践存在问题,判断全国法治评估走向,提出建设性思路,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后,法治评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面临转型。法治评估转型的重点在于法治评估的正确定位、法治评估机制的创新、法治量化难题的破解和法治评估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的实现。科学的法治评估机制是评估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破解法治量化难题是科学评估的要害,法治评估经验...
-
作者:房绍坤(1);张洪波(1)
作者单位:(1)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烟台264005
摘要:溯及既往的民事法律侵害个人自由,使人不能依据法律而行动,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且近乎于人治,为现代法治国家所禁止;判断民事法律是否溯及既往,不能单纯以既得权受损害作为标准,也不能将法律对权利的限制纳入其中,其判断标准应当是行为和自然事实;民事法律在例外下可以溯及既往,对当事人有利的、矫治型的、以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为内容的民事法律也可以溯及既往;新创民事法律、未生效民事法律、援引规范与司法解释是否发生溯及既往问题需要区分情况认定。
-
作者:吴忠民(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北京100091
摘要:社会矛盾的存在对于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社会矛盾的倒逼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正确发挥社会矛盾倒逼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社会矛盾倒逼改革发展所呈现出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矛盾的制度性调节,能够推动社会公正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矛盾的加重或升级,会为新的利益格局形成提供重要契机;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能够促进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矛盾冲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释放社会的不满和积怨。然而,并非所有的社会矛盾都能推动改革发展,需要具备必要的现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