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丰子义(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既要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又要加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以夯实其理论基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包括两大层次:一是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二是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理论。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主要是通过现代社会的剖析形成的。马克思研究现代社会发展有其独特的方法论,主要体现为总体性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彰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重要的是抓好这样一些着力点:激活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
-
作者:李建中(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2
摘要:“兼”之语义内蕴阐释学意味:“兼持二禾”是阐释主体(人手)与阐释对象(二禾)的相遇,而“兼”之持二禾、容三秋、倍驿程、济天下的语义递增则是阐释空间的扩展。华夏文明的兼性智慧构成中国阐释学主体及行为的文化基因及语义根抵,以“兼”为词根,墨子标举“兼士”“兼君”,庄子感言“兼怀万物”,《尔雅》并列“我”的14种兼称,《诗经》“嗟我怀人”兼怀“你”“我”。中国阐释学主体的“兼”,包容穷达兼善的身份主体、三教兼宗的思想主体和四部兼备的知识主体,较之西方现象学主体的“间”更为宽裕广博。兼性主体创生兼性话语,汉语的语义兼...
-
作者:廖备水(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杭州310058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系统自主决策能力的不断提升,如何赋予智能体的决策以足够伦理考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是建立机器伦理,即将人类伦理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嵌入人工智能系统,使其具备伦理对齐能力。机器伦理建立在人类伦理的基础上,但具有与人类伦理不同的基本特征。首先,当前的智能机器尚无现实主义意义上的主体性和体验性,表现为在伦理决策方面的弱主体性。其次,机器的决策反映的是受其行为影响的人类利益相关方的伦理考量,因此,机器的伦理决策需要在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诉求之间取得平衡,即具备社会平衡性。再...
-
作者:张宇燕(1);夏广涛(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北京102488;(2)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100732
摘要: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于国家间博弈过程中保持、扩大自身相对实力的权力追求缺乏考量。而在大国博弈背景下,权力在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间贸易中的重要性则更加凸显。基于此,在经典的两国贸易理论中引入权力要素,将经济学注重的绝对福利和政治学注重的相对福利视作行为体的双重目标,运用博弈论方法,可以为大国博弈建立一个简洁、方便、贴近现实、适用广泛的国际经济政治学分析框架。由此可以发现,在一个由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组成的两国博弈中,后发国家更加偏好“扬已长补己短”战略;先发国家更加偏好于“压彼短扬彼长”战略,而一旦决定比较优...
-
作者:程霖(1);段博(1);刘凝霜(2)
作者单位:(1)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2)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概念体系作为表达和传承古代经济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基因库”。这一概念体系在广度上至少涉及17类经济思想范畴,在深度上已触及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要素,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性关联的语义网络。立足汉语构词、时空转换、多元取向三种生成机制,这一概念体系呈现出独特性、时代性和层次性特征。当前,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推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概念的现代转化,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重要启示。
-
作者:尤西林(1)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2
摘要:现代启蒙已非等级共同体的精英单向灌输,而是社会主体的自主启蒙。这一转型奠基于康德,其“自主启蒙”提供了施动型转变为自主型的现代社会互动机制原理与完整实践路径。个体对现状的理性反思与承担社会责任的自由人格发育同步,自主启蒙完成于理性交往的社会互动。交往在信息化时代已成为生产方式变革枢纽,启蒙从而成为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现代演进的内在机制。
-
作者:方志远(1)
作者单位:(1)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南昌330027
摘要:“刑用重典”是明太祖朱元璋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成为明清两代的时代符号和永久记忆。对于“刑用重典”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乃至重塑;作为时代符号,“刑用重典”既表现在法外酷刑,也表现在法律本身的严苛,既注入政治、经济、文化、外事政策之中,又时时夹带着随意和任性,从而造成严峻冷酷的政治气氛。“刑用重典”经历了一个由打击富民、扶植小农,重视民生、严惩贪吏,到为增加国库收入而剥夺富人及富裕地区、为维护朱氏江山而成批杀功臣及文化人的过程。明太祖本人也发生了由底层民众代表向集权皇朝帝王的角色转换,为民...
-
作者:陈支平(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厦门361005
摘要:宋代是中国家族制度及家族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的儒者为后世家族制度及家族社会的建构,设计出一种较为符合宋代社会现实的方案。到了明代,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变迁,家族制度及家族社会的建构朝着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的方向演变。明代以来民间家族在血缘传承上的变通与拟制,与宋儒设计的纯洁血缘传承的理念相去甚远。明代家族逐渐走出本家族的域,进入地方社会的竞争与协作的事务之中。经过一二百年社会实践的调试,明代家族形成了一个多种矛盾同时存在并且相互结合的“多元”结构。明代家族制度及家族组织的这一变迁,适应了明代社会变迁的...
-
作者:黄晓星(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厦门361005
摘要: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原有以推动经济增长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出现较多问题。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城市更新是对既有城市区域、社区的干预和改造。一方面,城市更新被视为对城市发展出现的衰退或破败等问题的回应,有利于城市空间和经济的改善;另一方面,城市更新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再造,是对社会关系的重整、修复和提升。城市更新的二元论视角存在局限,需转变为系统论视角,以多层次、多维度的动力和社群机制推动城市发展。城市容量不应只是空间和经济的改进,还应包括社会的全方位提升,以更好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人民城市...
-
作者:刘晓红(1);冯硕(1)
作者单位:(1)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上海201701
摘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国际商事仲裁体系呈现出此消彼长中的格局变化、技术迭代中的业态调整、文化多样中的制度融合特征。体系变动促使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调适,表现为在维护基本公正的前提下追求效率,在公私利益交融的过程中公共政策限制放松,在基于意思自治的前提下仲裁机构权力崛起。在大变局背景下,中国仲裁制度也迎来改革契机,改革的推进应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下,克服仲裁过度行政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下,解决仲裁工具化、行政化和地域化等问题;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对标国际,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具体改革方略上,应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