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阐释学的兼性主体与话语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李建中(1)
署名单位:
(1)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2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9694
发表日期:
2024
页码:
105-125
关键词:
兼性主体 兼性话语 中国阐释学
摘要:
“兼”之语义内蕴阐释学意味:“兼持二禾”是阐释主体(人手)与阐释对象(二禾)的相遇,而“兼”之持二禾、容三秋、倍驿程、济天下的语义递增则是阐释空间的扩展。华夏文明的兼性智慧构成中国阐释学主体及行为的文化基因及语义根抵,以“兼”为词根,墨子标举“兼士”“兼君”,庄子感言“兼怀万物”,《尔雅》并列“我”的14种兼称,《诗经》“嗟我怀人”兼怀“你”“我”。中国阐释学主体的“兼”,包容穷达兼善的身份主体、三教兼宗的思想主体和四部兼备的知识主体,较之西方现象学主体的“间”更为宽裕广博。兼性主体创生兼性话语,汉语的语义兼训与语用兼类,指向汉语阐释的寓象、重言和随境,形成兼性话语的“诗”兼三训、“文”兼三性和“语”兼三言。关于“兼”的语义训话和知识考古,或可为中国阐释学主体及话语的概念标识提供可行性路径。
来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