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海涛(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数智时代的语言学研究应基于真实的语言数据,从人类语言的本质出发,并充分吸取已有语言研究中的可用成分。通过语言数据挖掘语言规律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而线条性和系统性则是数据驱动语言学的两个基点。数据驱动语言学将语言视为人驱概率系统,围绕人类语言的概率性特征,挖掘语言的线性规律与系统结构模式,探究线性词链和二维网络结构的关系,秉持数智时代语言研究同时关注人与机器的语言观,在“数驱”和“数基”的双轮驱动下,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力图发现人类语言系统的运作规律并考察这些规律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适用性,进而形成科学的“...
-
作者:张轶(1)
作者单位:(1)深圳大学法学院,深圳518000
摘要:我国学术界对专利交易中的绝对权类型法定问题关注较少。尽管专利法无法适用物权类型法定原则,但专利领域内绝对权类型不可随意设定。专利领域绝对权的类型化分析显示,其意定受到明显限制。在专利许可中,绝对权意定引发的悖论揭示,诸多法律条款难以支撑许可的对世效力,亦无法作为绝对权类型意定的法律依据。即使遵循意思自治原则,专利交易特殊性显示,缺少绝对权类型法定会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交易安全受损、第三方行动空间受限。
-
作者:黄建军(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引。在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蕴含着“人民至上”“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集成”“破立统一”等重要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原理性贡献。具体来说,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哲学思维、宏大的历史视野、高远的战略眼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以实事求是锚定改革的“最大客观实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以人民至上锚定改革的“根本原则”,确立了改革植根人民...
-
作者:贾俊雪(1);张珂玮(2);刘文彬(3)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3)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79
摘要:基于一个中央—地方整体分析框架,对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中蕴含的中央与地方目标导向型策略互动行为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在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体系下,地方政府通过更多中央转移支付,在提高投资水平的同时部分地承担经济发展成本,中央政府通过调整优化中央转移支付制度,有限支持了地方政府这一行为。这种中央与地方的目标导向型策略互动,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积极性的有效约束与引导激励,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从而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央地关系的良性互动。这为理解分税制改革后央地财政...
-
作者:甘绍平(1)
作者单位:(1)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阳550025
摘要:人类整体性、机制性、集体性行为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与形塑作用日趋增强。不仅个体之人可作为行为主体,而且有组织的团体也构成人类行为主体及相应的道德责任主体。这一问题在伦理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团体作为行为主体需要满足“拥有稳定的认同性”“行为与后果之间具有明确的因果关联”“拥有意向性与行为自由”“能够与外界互动”四个归责的资格要求。团体与自然人一样具备责任主体的地位问题可以在道德哲学层面上做出肯定性论证。从一种功能性的角度解释,团体能够通过价值理念与决断程序的结合从而具有决策能力。团体意向性以团体...
-
作者:马新(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秦汉时期的县并非仅是政区范畴,在其成为中央王朝最基本一级政区的同时,也形成了多元复合的人文地理构造。这一构造与商周春秋时期的封国、封邑甚至更为久远的方国都有渊源关系,在前代农耕文明基因传承基础上,实现了更深层次重构。通过县域政治地理格局的塑造,将县域政治地理延伸到所有地域,保障了大一统王朝建立在完整坚实的地理空间;通过政治地理与聚落地理的嵌合,将行政构造与自然聚落构造有机结合,保障了中央集权政体自上而下直达乡村的统一性;通过社会地理与文化地理的重构,形成县域社会同构与心理文化认同,保障了不同地域民众的王朝...
-
-
作者:贺来(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长春130012
摘要:“普遍性”与“特殊性”如何实现“内在结合”和辩证统一,并因此确立“具体普遍性”,这一问题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具有自明性,如何证成“内在于特殊性的普遍性”,是其中尤需进行深入理论破解的重大哲学难题。传统哲学执着于理论哲学的解释原则,决定了它始终无法真正实现这种证成。在此重大问题上,马克思完成了解释原则的根本转换和跃迁,他从实践哲学这一全新解释原则出发,把“普遍性”理解为与“特殊性”有机统一的“生活世界的相通性”,为克服“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分裂,并因此证成“内在于特殊性的普遍性”开辟了具有启示性的理论...
-
作者:梁上上(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排除行政规章对合同效力的适用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合同效力认定标准。但是,将行政规章的强制性规定也作为认定合同效力的法律依据才是正确的选择,这是民法典与其他法源协同治理复杂社会的必然。我国关于合同效力认定法律依据的规定存在冲突。允许适用作为非正式法源的习惯却排除适用作为正式法源的行政规章,违反了法源体系的位阶原则。允许适用公序良俗一般条款却排除适用行政规章具体条款,违反了“不得向一般条款逃逸”的法律适用基本原则。较为稳妥的方案是,不但将行政规章作为合同效力认定依据,而且将认定合同效力依据的“法律”范围扩大...
-
作者:王娟(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地理的多样性决定了农业形态的多样性和区域性。在传统农业中,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东缘为中心的农牧交错地带属“欠发达地区”,由于水、热条件有限和劳动力不足,农作物以旱地杂粮为主,生产方式粗放。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该地带逐渐发展起资本、劳动密集的蔬菜产业,并在全国性蔬菜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一变化并非地方性农业的延续性增长,其动力主要来自工业化带来的宏观技术环境升级、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全国性大市场的发展,体现了工业化为传统农业欠发达地区带来的跨越式发展契机。这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