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贾衍邦(1)
作者单位:(1)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干部学校
摘要:林子力同志在《论联产承包责任制》(载《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二年第六期)一文中,对联产承包情况下的按劳分配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但认为"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以后,"剩下是自己的"这一部分都应看作是按劳分配所得。虽然也有"非劳动因素的影响",但"在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按劳分配不可能是纯粹和精确的.它的实现不能是充分和完全的,而只能是近似的。"我觉得这里忽略了一个问题:在联产承包情况下,"剩下是自己的"这部分,不但有按劳分配而来的劳动报酬,还有个人生产投资的回收。
-
作者:李维汉(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有关的历史文献,结合个人的回忆,对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产生、形成及其被纠正的曲折过程,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和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以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所犯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既不同于因胜利而骄傲起来的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更不同于篡党夺权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而是在执行八七会议总方针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主要是认识问题。犯错误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理论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够,有些教条主义,没有能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共产国际盲目服从。而当时党内普遍存在的"左"...
-
作者:孙冶方(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这是孙冶方同志写作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导言(大纲),主要讨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以及政治经济学同其他有关学科的关系,等等。作者在一九八三年二月五日为本刊发表此文写了这样一个附记:"本文是未定稿,还有几节未写出。现应《中国社会科学》之约,先发表出来,期望听到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参加本文稿部分起草工作的,有吴敬琏、张卓元、林青松、冒天启、林泉水、霍俊超等同志。"不幸,到二月二十二日,孙冶方同志就与世长辞了。对孙冶方同志的去世,我们表示深切的哀悼!
-
作者:王同书(1)
作者单位:(1)江苏省大丰县(文教局)施耐俺文物史料征集办公室
摘要:贵刊一九八二年第六期刘世德同志《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一文,谈到《施氏家簿谱》世系部分"字耐庵"三字时,认为: 这三个字极为可疑。我在今年六月下旬曾专程前往大丰查阅家谱的原文,发现"字耐庵"三个字不是正文,而是添写在行侧的。字形比正文小,墨色较正文淡而浮,笔迹似与正文不同,当非一人所写。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到,它们是在民国七年(一九一八)以后羼入的。
-
作者:吴于廑
摘要:亚欧大陆上的农耕世界出现在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此后,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历史矛盾运动,爆发为暴力的形式,一直持续到公元十三、十四世纪。吴于廑教授认为,这种矛盾运动的激化,可以总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的三次冲击的浪潮,即,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开始。
-
作者:王圣学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进行了逐步深入的讨论。现将三十二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讨论的情况简述如后,以供对这一重要理论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的参考。一、五十年代的讨论情况建国伊始,《人民日报》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九日发表了王学文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掀开了对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讨论的序幕。
-
作者:朱眉叔
摘要:在谈到对满族诗歌的研究时,辽宁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朱眉叔指出,应该改变忽视满族文学的思想,赋与满族文学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单就满族一些诗人的作品来讲,其中杰出的.进步的思想内容就是值得重视的。这对我们如何认识满族其它文学成就。
-
作者:朱耀一(1)
作者单位:(1)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张奎良同志的《存在概念及其认识论意义》一文,有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但是,他用以阐明存在不能等同于物质的理由,我认为是不充分的,是缺乏说服力的。第一,恩格斯说:"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在我们视野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视野"是指人的感官及其延伸所及的范围。可见,这里所说的存在只是物质的同义语,因为只有物质才是人能感知的客观实在。说视野之外的存在悬而未决,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一个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假定的事物存在不存在,还有待证实。
-
作者:唐合俭
摘要:《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论的学说》一书,把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的主要内容的介绍、解说同对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核心——本体论的专题论述给合起来,做到了述中有作,深入浅出。作者在这本书里,把自己多年来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奉献给中国哲学界。作者根据《形而上学》一书的核心内容——本体论安排全书的篇章结构。为了让人们全面而系统地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思想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作者对古希腊哲人追寻"万物本原"
-
作者:程洪
摘要:复旦大学历史系程洪认为:自然科学向史学渗透,向传统史学发起了"挑战"。自然科学进入史学研究领域提出了哪些新问题呢? (一)人类历史上一切社会生产、社会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进行。历史研究更多吸取自然科学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