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清澍(1)
作者单位:(1)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
摘要:本文介绍了《红册》这样一部罕为人知的藏文古史,并通过具体史料的印证说明了《红册》的研究价值。作者认为,最近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藏族学者东嘎·洛桑赤列先生校注的《红册》,给多民族的中国历史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特别是《红册》最早记载了西藏纳入祖国版图的具体时间和过程,弥补了过去文献记载的不足。作者希望加速发掘汉籍以外的各民族的珍贵典籍,给多民族的中国历史提供更全面、更丰富、更新鲜的内容。
-
作者:孔繁(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摘要:本文作者不同意本刊一九八○年第四期马宏山同志《论<文心雕龙>的纲》一文所提"刘勰以佛统儒"的论断。本文概述了刘勰的佛学思想,认为他在中国佛教史上远不如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高。他撰《文心雕龙》并未以佛学作指导思想,而是以儒学作指导思想。《文心雕龙》中的"道"是儒道,它不是以佛统儒、佛儒合一的著作。《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伟大著作,其中表现有明显的唯物主义无神论倾向。
-
作者:张健雄(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朱剑农同志发表于一九八二年第六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的《论绝对地租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低之间的关系》一文,精辟地阐述了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的理论和范畴;正确地阐明了,在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经提高到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水平,但有别于垄断地租的绝对地租依然存在。但该文对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产品市场垄断价格,即"并非直接形成于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中,而表现为从农产品收购商手中转移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论断,我觉得值得商榷。
-
作者:唐鸣(1)
作者单位:(1)中南民族学院政治系
摘要:读了蔡俊生同志的文章《论群婚》(《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三年第一期),颇受启发。但对蔡文中的一个提法有不同意见。蔡俊生同志认为,在两合氏族群婚之前存在着所谓原始人群的"乱婚"状态。我以为,把原始人群中杂乱的两性关系称为"乱婚"是不妥当的。第一,用"乱婚"来表示原始人群中杂乱的两性关系容易与"杂婚"相混淆。杂则乱,乱则杂,杂乱往往是紧密相联的,因此很难说"乱婚"与"杂婚"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而用"杂婚"来表示原始人群中杂乱的两性关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早就指出。
-
作者:汪子嵩(1)
作者单位:(1)《人民日报》编辑部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并论证了十几个哲学问题,本文认为理解这些问题是理解《形而上学》的纲要。鉴于原著难读、中外很少有人论及它。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比较详细、力求通俗的介绍。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列举出来的哲学问题,它就是本体论哲学所讨论的内容,应予重视;认为亚里士多德没有专门讨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可见这个问题在古希腊哲学中还未明显地表露出来;认为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问题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际上是通过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因而这些问题是当时划分唯...
-
作者:于光远(1)
作者单位:(1)中央顾问委员会
摘要:作者提出"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认为它们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两个组成部分,并且指出,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努力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作者着重就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对象、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发展它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
作者:程中原(1)
作者单位:(1)江苏省淮阴师范专科学校
摘要:本文对《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等文的作者歌特究竟是谁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作者通过对署名特歌的文章与署名洛甫、平江的五十多篇的张闻天文章,从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全面细密的比较,用大量的例证说明它们之间是一致的。作者还根据《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等文的内容和发表的时间,联系张闻天同志当时所处的地位、实际活动、思想发展以及他的爱好、素养等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说明当时只有张闻天同志才有可能才有条件写出上述文章。从而,最后得出歌特为张闻天化名的结论。
-
作者:张贵成(1)
作者单位:(1)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院法学基础理论教研室
摘要:本文认为,法的继承性是指依次更迭的法的发展的连续性,即新法在否定旧法的阶级本质的前提下,有选择、有批判地吸收旧法中合理的、科学的、积极的因素,使之成为新法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对资产阶级法中所包含的合理的、科学的、积极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并以此作为社会主义法具有继承性的证明。本文认为法的阶级性与法的继承性是辩证的统一,只有坚持用这样的观点去观察法的历史,才能对法的发展变化的复杂过程作出科学解释,从而给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出历史的和理论的依据。
-
作者:郑宗寒(1)
作者单位:(1)红旗杂志社
摘要:本文对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史、小城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发展的必然性等作了分析。作者认为,小城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发展小城镇已成为农业结构合理化、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加强工农业商品交换、更好地发挥大中城市的作用和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水平的客观要求。
-
作者:平亮(1);钱学森(1)
作者单位:(1)江西财经学院
摘要:编辑同志: 钱学森同志在《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文化学》(《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二年第六期)一文中认为"文艺学到现在还没有确立",这可能是误解(我国教科书一般称文艺学为文艺理论),因为文艺学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确立了。而现在,无论在哪个国家大学的语言文学系中,都要开文艺学这门课。文艺学是对文学艺术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对文学艺术这一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当然,文艺学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资产阶级文艺学之分。钱学森同志认为,新确立的文艺学"应有研究社会影响的政治文艺学和研究文学艺术结构的文艺体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