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麾(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
摘要:黑格尔曾用"理性的狡黠"来形容主观目的对客观过程的能动关系,其意是说:主观目的在支配客观过程的作用中,它既超脱其自身于客观事物彼此消耗、互相扬弃的力量之外,又同时保存其自身于它们之内。显然,本书的书名直接来自黑格尔的启示。不过,作者探索的范围并不仅限于"理性",而是试图从更复杂、更多的综合因素中解开认识何以具有主体性这一似有无穷魅力的难题。人在观察、认识外部事物时,心灵并非是一张空白的纸,而是印着由一定的知识、情感、愿望、意志等等组合而成的"图案",并且它影响着认识的结果。心灵状态使得人的认识世界呈现出纷繁复...
-
作者:谢保成(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要:《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原是费正清、崔瑞德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的第3卷。中译本是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1979年的版本翻译的。李斌城研究员为该书写了《中译本前言》。全书十章:一、导言。二、隋朝。三、唐王朝的建立:唐高祖。四、唐政权的巩固者唐太宗。五、高宗与武后:继承人与篡位者。六、武后、中宗和睿宗的统治。七、玄宗。八、中唐和晚唐的宫廷和地方。九、晚唐的宫廷政治。十、唐朝之灭亡。中译本共65.2万字。
-
作者:龚浩然(1)
作者单位:(1)杭州大学心理学系
摘要:这是一部填补我国校园文化研究空白的专著。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重视"知识教育"、"升学教育"和"课程教育",而忽现了校园文化作为潜在的无形教育因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力,造成了校园缺少文化氛围的不应有现象,损害了对青少年学生道德情操、审美情操和多方面文化素养的培养。这种状况亟需改变。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区别于社会整体文化的一种区域文化建设,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刚刚兴起。它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一股新的管理科学思潮,已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从一开始便引起了教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界的浓厚兴趣,并向人们展示了...
-
作者:胡寄窗(1)
作者单位:(1)上海财经大学
摘要:利息理论的系统研究在我国一向是个极为薄弱的环节,尚无一定质量的学术专著问世。在解放以前,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来得及……替我们预备关于社会情况的较完备的甚至起码的资料'(见《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791页)。那时利息问题多在有关货币、银行等教科书中作简略表述。
-
作者:刘光永(1)
作者单位:(1)陕西省委党校
摘要: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史学界虽然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但尚未写出一部较为系统详实的专史。戚其章先生的《甲午战争史》,堪称这一领域的开拓性著作。它的出版,必将推动甲午战争史的研究向纵深发展。《甲午战争史》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搜罗宏富,资料充实。历史著作的科学性,只能建立在历史真实的磐石之上,只能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广泛搜求资料,为本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据粗略统计,本书共引用中外著作与资料近300种,举其要者,就有以下8类:(一)中、日两国出版的记载这次...
-
作者:王恒君(1)
作者单位:(1)西安邮电学院社科部
摘要:石景云先生在《生产价格新探》(载《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中认为,"社会生产各部门间是一环与一环相互交错联系的,依据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的要求,一个生产部门的增长速度,最终就会成为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相同的增长速度。
-
作者:李养正(1)
作者单位:(1)《中国道教》
摘要:佛教与道教,是在我国流传已久的古老宗教。本文概略论述了这两大宗教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一)佛教的初入中土与道教太平道、五斗米道之初兴基本同时。道教的核心信仰是神仙崇拜,吸取我国古代宗教思想为其义理结构基础,它的产生并不是由于佛教传入中土的刺激、启示,更不是模仿的产物。(二)历史上的佛道之争,大都是势利与声誉之争,而在根本教理教义方面的争论则较少。佛道斗争的激化,大都是封建统治者所挑动、控制、操纵的。(三)佛道在义理方面有差异,各有特质,但它们具有共同的宗教本质,为适应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完备,彼此之间不断融摄、互...
-
作者:张万明(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法学院
摘要:本文根据事实总结了国际上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目前的有关主张和做法作了较为详细的归纳和评析。作者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迅速增多,涉外产品责任诉讼也必然随之增多,认真探讨我国今后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采取的各种对策,加强有关的立法活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这种看法,作者提出了制定我国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专门规则的具体设想。
-
作者:陆剑杰(1)
作者单位:(1)《南京社会科学》
摘要:本文从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的中介性理解出发,首先论证了"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管理方式"作为中介性范畴的内涵,进而提出,社会生产结构既是双层的,同时又有中介性,因而存在着内在的多种组合,并且每一种组合还存在着"一元多义"的关系。在这种前提下,人们以不同形式处置其层次间的关系,即构成了主体选择的客观可能性空间,展开为"树状模型"。由于主体在各种可能性之间作出选择时,这些可能性在质上不等价量上不平衡,由此导致他们建构社会生产结构、创造自己历史的行为过程,必然是由主观到客观、由非现实到现实、由可择...
-
作者:尹进(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
摘要:1988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是由中南财经大学赵德馨教授主编的一部经济史巨著。该书有着如下三个突出特点: 1.内容全面,体系严谨,资料丰富。该书根据1949至1984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阶段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划分为1949至1956年、1957至1966年、1967至1976年、1977至1984年四个时期,并在此基础上依次分析论述了各时期的经济政治形势、经济理论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经济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民经济的变化、制约经济发展的各项主要因素的变动和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等。其中,国民经济的变化是主体部分。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