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结构学说的选择论内涵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陆剑杰(1)
署名单位:
(1)《南京社会科学》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6555
发表日期:
1992
页码:
29-43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经济关系 生产结构 交换方式 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关系 可能性空间 马克思恩格斯 选择论 管理方式
摘要:
本文从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的中介性理解出发,首先论证了"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管理方式"作为中介性范畴的内涵,进而提出,社会生产结构既是双层的,同时又有中介性,因而存在着内在的多种组合,并且每一种组合还存在着"一元多义"的关系。在这种前提下,人们以不同形式处置其层次间的关系,即构成了主体选择的客观可能性空间,展开为"树状模型"。由于主体在各种可能性之间作出选择时,这些可能性在质上不等价量上不平衡,由此导致他们建构社会生产结构、创造自己历史的行为过程,必然是由主观到客观、由非现实到现实、由可择性到必然性的过程,最终达到自觉能动性和历史规律性的统一。因此,社会生产结构学说的选择论,不是认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历史,而是阐明了历史上贯彻性的支配规律。
来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