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衣俊卿(1)
作者单位:(1)黑龙江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考察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列菲伏尔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认为这些在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哲学流派有一个共同的学术取向,即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关注,它们各自提出了关于生活世界的构想理论和批判理论,这表示着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作者指出,与这一转向相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极大地拓宽了当代哲学的视野,对于丰富和加深我们关于人类社会结构、人类文明演进的内涵及内在机制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价值。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来说,寻求一条日常生活世...
-
作者:刘荣勤(1);秦庆武(2)
作者单位:(1)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2)山东社会科学院综合研究室
摘要:本文考察了山东莱芜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他们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做法。通过调查,作者认为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中国农村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重新认识和评价教育的功能,确立科教兴农的指导思想,建立农科教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实现农村经济的新跃迁,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
作者:刘文海(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摘要:本文不同意一些西方学者把现代文明社会中诸种社会病归咎于技术并冠之以“技术异化”的观点。作者通过对“技术异化”思想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剖析,认为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不自主的、中性的、着眼于物质目标的理性活动;“技术异化”的根源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特定时期技术所处的社会背景;“技术异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异化,是由一定的社会建制造成的,因而通过社会改革可以消除“技术异化”。
-
作者:陶文鹏(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宋代山水诗绘画意趣的角度,揭示和概括融画入诗的宋诗艺术特征和创作经验,并进而发掘这种诗画一体化所蕴含的时代心理与审美情趣。作者认为,山水诗和山水画发展到五代宋初,已具备了某种同步同构的趋势,二者不仅在取材造境上有近似之处,而且在观照方式和表达方式上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这就使得宋代山水诗在题材范围、社会内涵、篇幅格局、意境格调以及诗人的创作心态和美学追求诸方面,都与前代山水诗有了明显的区别,从而给宋诗赋予了“画趣”的艺术特征。宋代山水诗对水墨韵味和荒远清冷意境的追求,更反映了受禅宗影响的宋代画风...
-
作者:刘康(1)
作者单位:(1)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系
摘要:本文评析了巴赫金以对话为核心的美学与文化理论,以及巴赫金理论对当代西方文论的深远影响,认为巴赫金关于历史转型时期的文化理论,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既宏观又微观,结合了“历史与美学的思考”。巴赫金对文学本文作的语言结构和形式的意识形态分析,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的重要发展。巴赫金理论主要包括:复调、语言杂多、狂欢化现象;自我与他者的对话和主体性建构;言谈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对话主义不仅是对转型期文化的不确定、未完成性的一种理论概括,而且提供了思索、把握当代文化的历史视界。
-
作者:宁志新(1)
作者单位:(1)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摘要:钱大群、李玉生所著《<唐六典>性质论》一文(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以下简称《性质论》),读后颇受启发。作者对《唐六典》制定过程及内容缺陷的分析是正确的,但认为《唐六典》仅仅是一部“被允许列在秘书省国家图书馆作为官方图书阅读”的“官修典籍”却有失偏颇。
-
作者:吴宣恭(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股份公司制度的产权关系、运行机制和作用,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文章认为,股份制可以在我国新的产权结构中发挥其他财产组织形式所不可能具有的积极作用,同时其产权关系和运行机制又规定了在其积极面背后还有一些消极的东西。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既要充分认识股份制的长处,继续扩大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又要如实地看到它的短处,以辩证的观点看待股份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做到兴其利而除其弊。
-
作者:方立天(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摘要:洪州宗是马祖道一及其门徒所传的禅宗之正系。本文重点评述了洪州宗人提出的“平常心是道”的命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触类是道”、“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清静本心”与“见闻知觉”、“心即是佛”与“无心是道”、“有情无佛性”与“无情有佛性”等心性论思想,由此说明了洪州宗重视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任运自然,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精神超越的生活禅、世俗化倾向,以及强调直觉体悟而反对知解的方法特征。
-
作者:方行(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经君健同志所著《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一书,已列为《中国社会史丛书》的一种,最近出版。这是一部对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律学等学科都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存在由社会地位特别低下、没有独立人格的人所构成的贱民等级,是封建国家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贱民等级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早已存在。但到明代,封建国家的法律,开始对民人区分良贱。到了清代,封建国家才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贱民的范围,把奴婢、堕民、丐户、九姓渔户、蛋户、佃仆。
-
作者:葛荣晋(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摘要:《中国宋代哲学》是第一部系统地、全面地论述宋代哲学思想的大篇幅的专著。书中凝聚着八位作者十年潜心研究和撰写的成果,在诸多学术问题上有其创见。 在海内外学术界,对于宋代哲学和整个宋明理学的评价,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大陆学术界偏重揭露“存理灭欲”的理学作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工具的实质;港台、海外新儒家则着重表彰它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光畅了民族文化生命之本源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