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为善(1);乃进(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分清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界限的问题,最根本的体现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用它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大是大非问题。本文结合现实,就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群众实践的观点和全面辩证的观点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作者:李桂茂(1,1);邹建章(1,1);张国吉(1,1)
作者单位:(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法律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在监督法律关系中,存在着特定的主体、内容和客体。监督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监督者——检察机关、被监督者——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其客体则是被监督者的权力行为。监督法律关系的内容主要是监督者的权力(不是权利)和被监督者的义务。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法律地位应当是平等的,如果双方在诉讼过程中发生了逐步升级而最终仍未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冲突,则应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裁决。现有的法律监督理论和立法实际上已经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法律监督立法依附于三大诉讼法的状况必须...
-
作者:周明俊
摘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周明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共同发起召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于1996年11月5日至7日在山西大同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社会科学院系统的有关专家、学者60...
-
作者:张慧彬(1);李雁虹(2)
作者单位:(1)《学习与探索》编辑部;(2)齐齐哈尔医学院图书馆
摘要:历史理性科学化的进程及其逻辑内涵《人类探索自身历史脚步的追寻——西欧历史理性的形成发展及科学化趋势》,赵天成、李娟芬著。35.1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责任编辑:王景海。西欧历史理性几千年发展的基本线索如何?它是如何萌生、发展的?又是...
-
作者:黄桂田;李萍;蒋少龙
摘要:全国高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理论研讨会综述黄桂田李萍蒋少龙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0次会议于1996年10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现将讨论...
-
摘要:“热寂说”真的终结了吗?《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发表了沈骊天先生的《微弱的有序与强大的无序》(以下简称“沈文”)。该文的主旨(之一)就是试图从信息的角度反驳“热寂说”。初读沈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当笔者仔细研读了其内容后,发现其并未能证...
-
作者:魏后凯(1);杨大利(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摘要:地方分权与中国地区教育差异魏后凯杨大利本文是对我国地区教育差异的经济学实证分析。文章利用系统的统计资料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重点考察了我国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对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指出分权化改革后,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会引起地区间教育投...
-
作者:冯天瑜(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
摘要:略论中西人文精神冯天瑜本文对近十年来理论界所关注的人文精神问题作了较为集中的讨论。文章分析了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文精神问题提出的社会背景、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分析比较了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西方人文精神和以强调社会人格为特征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产生的历史...
-
作者:王治河(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摘要: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王治河本文认为,目前国内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的介绍和研究主要侧重于它的否定性向度上,而对其建设性向度则鲜有考察,这种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值得商榷。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复杂的思想和理论内涵,在当代西方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不...
-
作者:武树臣(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摘要:中国古代法律样式的理论诠释武树臣法律样式是法律实践活动的宏观程序,有判例法、成文法、混合法三种类型。中国的法律样式经历了由判例法发展为成文法,再由成文法发展为混合法的“否定之否定”式的漫长历程。自西汉到清末,中国法律样式的总体面貌是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