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宁(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王宁本文对20世纪三个时期关于汉字问题的争论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论,并进而论述了今后的汉字研究。本文认为,今后汉字的研究,将由以往侧重政治的和社会的,转向侧重科学的和本体的。文章着重讨论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研...
-
作者:郭成康(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摘要:康乾之际禁南洋案探析——兼论地方利益对中央决策的影响郭成康本文通过对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政府对南洋贸易政策变迁的分析指出,在禁南洋案问题上,中央决策受到东南沿海封疆大吏的直接影响。清廷历次禁南洋案的中央决策所依据的原则依次为:帝国的长治久安,全国财...
-
作者:杨庆存(1)
作者单位:(1)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摘要:散文发生与散文概念新论杨庆存本文针对学界长期流行的“散文晚于诗歌”论、“散文概念源于西方”或“始于南宋罗大经”说,以逻辑推理与历史实证的方法,重作考论,提出了一反旧说的新观点、新结论。文章首先根据黑格尔“前艺术”说与文学发生学原理探讨散文的发生,论述...
-
作者:舒咏平(1)
作者单位:(1)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广义灵感论舒咏平本文从对神秘的“灵感”质疑出发,认为灵感无法与即时性的思维成果作本质的区分,从而提出包含二者的“广义灵感”之概念。其论证则以“意识域”为逻辑起点,对“显意识”与“潜意识”概念作了修正与改造,进而借助心理学、脑科学、混沌学等知识定理,揭...
-
作者:赵红洲(1)
作者单位:(1)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摘要:论“当代小科学”及其在中国科研体制改革中的历史地位赵红洲本文从科研生产关系的角度,对“当代小科学”的基本概念提出新的界定方法,对“当代小科学”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地位做了科学学的阐述,并且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科研生产关系的超前现象,认为它是造成中...
-
作者:蔡俊生(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人类思维的发生和幻想思维形式蔡俊生本文认为,人类思维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传统逻辑规则标明的有语言的“类思维”,幻想思维形式,科学理性的思维形式。人类思维的上限是语言的发生。幻想思维形式发端于旧石器技术,成熟于图腾的出现,它是人和人类社会形成...
-
作者:杜两省(1);李秉祥(1)
作者单位:(1)东北财经大学
摘要: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与目标杜两省李秉祥本文认为,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尽管客观上存在着巨大的货币扩张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顺从其压力而有意识地将货币扩张政策化;或者完全相反,长期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在总体取向上稳定或基本稳定货币的...
-
作者:金晓斌(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经济学系
摘要: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交易关系的理论分析金晓斌本文运用马克思关于银行与企业的基本理论,以及现代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交易关系的运行机理,并提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构造新型银企关系的基础应当是:(1)银行和企业之间是...
-
作者:李勤璞(1)
作者单位:(1)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铜匣(Zangs-KyiGavu)漂流记——聂赤赞普和支贡赞普李勤璞藏族古史传说中,接在十二小邦诸事之后出现历代赞普的故事,第一位聂赤赞普及第八位支贡赞普被写成奇特之人,其时代亦被写成传说时代最重要的两个文明阶段。直到最近,中外书籍仍均依这个世系和故...
-
作者:金吾伦
摘要:信息高速公路与文化发展金吾伦本文认为,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导致了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则导致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并将推动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跃入信息社会。这场革命已经并将继续给文化领域带来巨大变化,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