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维迎(1);邓峰(2)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871
摘要: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法律 ,本身就是人类历史长期博弈的结果 ,而且往往是富于效率的。然而 ,对中国古代长久存在的连坐和保甲等制度 ,学界普遍持有批评态度。本文应用现代激励理论 ,对这些制度中蕴含的激励原理和连带责任及其施行的不断改进做了剖析。在早期国家的控制能力低下以及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 ,连坐和保甲制度属于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方式。在“小政府”的前提下 ,连带责任有效地利用了分散化的信息 ,对维护国家的大一统以及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这些制度的边界、作用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上相关制度的影响 ,并对现代...
-
作者:孙海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
摘要:清代中期赋役制度改革以后 ,地方基层组织及管理体制也相应发生了变革。保甲组织逐步取代里甲组织。国家不仅对农民的编户方式发生了改变———从注重管理为国家提供赋役的“在籍”人户 (即编审册上的人户 )变为注重管理乡村中实际居住的人户 ,而且对乡村实施更严格和更直接的统治。清代中期以后 ,在保甲体制下 ,村庄负责人———乡保、牌甲长从普通的中等农民中产生 ,保证了州县政府能够顺畅地对乡村行使职权 ,并通过对乡村负责人严格控制与压榨 ,实现对乡村的统治。乡—村结构构成了地方基层的主要组织形式 ,村庄成为国家管理农村基层社...
-
作者:王路(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北京100084
摘要:逻辑哲学是在现代逻辑的基础上 ,以非技术的方式研究与推理相关的问题。由于现代逻辑方法的普遍应用 ,逻辑哲学与语言哲学等学科有相似之处 ,对二者的区别可通过是否与推理相关来确定 ,同时由于许多逻辑问题本身也是重要的哲学问题 ,逻辑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可通过非技术的方式进行。逻辑哲学的特征和性质反映出逻辑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对逻辑哲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表明了逻辑对于哲学的重要作用。
-
作者:唐世平(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100007
摘要:本文从考察人类社会演变进程的角度出发 ,指出过去的国际政治理论之所以越争论越令人困惑 ,是因为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 :能够更好地解释历史的国际政治理论 ,应该是能够更好地指导国家现行和未来外交政策的理论。本文进一步提出 ,人类社会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而不同阶段的国际政治有着显著的不同特征 ,因此 ,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有着显著的时代性。应该指出的是 ,本文重点论及的并非所有国际政治理论 ,而是对国家的安全外交决策有实质性影响的三种国际政治理论。
-
作者:方维规(1)
作者单位:(1)德国特利尔大学传媒系暨汉学系
摘要:本文试图从历史语义学的角度 ,探讨economy (economics)汉语译名的来源和类别 ,并探究“经济”一词的本原与蜕变 ,以及这个译名最终得以确立的可能的原因。笔者认为 ,“经济”作为一个宽泛概念对应西方现代economy概念是“言之有理”的 ;而且 ,它在词源上与西方经济概念的重要成分相去不远。作为“经世济民”的简称 ,“经济”原本是西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汉语译名 ,它既包容了西方古典主义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的含义 ,又顾及西方 1 9世纪下半叶开始时行的politicaleconomy的简略用法 :economy。
-
作者:刘健芝
作者单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
-
作者:林汉川(1);夏敏仁(2);何杰(2);管鸿禧(2)
作者单位:(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是实施各种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对北京、辽宁、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云南七省市 1 40 0 0多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 ,分析了中小企业的所有制与产销竞争力等诸多问题 ,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
作者:夏勇(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20
摘要:中国宪法应当从“改革宪法”向“宪政宪法”转变 ,作者以此为基点 ,结合 2 0年来的经验 ,讨论宪法改革面临的理论问题。首先 ,宪法之根本法则由以人本和自由为核心的价值法则、张扬人民主权的政治法则和体现程序理性的程序法则构成 ,蕴涵道统、政统和法统 ,是宪法合法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终极来源和根基。其次 ,宪法作为法律应具有的效力有赖于违宪审查和宪法诉讼 ,但不是宪法的一切内容都要司法化 ;应区分宪律与宪德 ,并按法治的要求加以识别和转化。其三 ,界定违宪主体和违宪行为应以立法模式为主兼及治理模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宪...
-
作者:章清(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200433
摘要:集团力量的兴起所涉及的是社会动员方式的转变 ,是国家与社会形成对应关系的产物。走出科考时代的读书人主要是经由“地缘”因素有了最初的聚集 ,随之超越地缘的“业界”意识构成聚集的基础 ;进一步地 ,阶级意识的提升又影响到集团力量的形成。此可看出 ,近代中国集团力量的形成 ,其表征明显是“省界”、“业界”及“阶级”等亚文化圈 ,社会动员也主要在这些环节展开。然而 ,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集团力量 ,距离政治共同体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 ,构成近代中国集团力量基础的省界、业界以及阶级意识的凸显 ,实际成为中国形成政治共同体的难局。
-
作者:谭秋成(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
摘要:乡镇企业一直运行在市场和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环境中 ,这期间乡村组织拥有获取要素、组织交易和规避风险的权力资本。这些权力资本必须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结合才能实现其价值。同样 ,企业家也必须有乡村组织的保护才能将企业经营成功。权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形成套住效应 ,成为关系专用性投资极强的资产。本文认为 ,乡村组织和企业家将选择总体上投资扭曲最少、盈余最多的合作方式。因为不同地区乡村组织所控制的资源不一样 ,而且不同行业对权力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有不同需求 ,于是 ,现实中的乡镇企业就有集体所有制与私有制之别。集体产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