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曼君(1)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本文在对经典的含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系统考察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诞生及延传的历史进程。经典既是实在本体又是关系本体 ,是那些能产生持久影响的伟大作品 ,它具有原创性、典范性和历史穿透性 ,包含着巨大的阐释空间。意识形态、精神价值以及知识、审美诸系统的变化与整合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诞生 ;革命化与审美化、民族化与现代化、大众化与精英化三对关系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延传的不同路向 ;而新时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重读与反思 ,则展现了现代文学经典在延传中变异和重构的发展趋势。
-
作者:孟捷(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 ,是要回答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诘难。虽然这个诘难早在约30年前就提出来了 ,但马克思主义者迄今为止所做的反批判 ,仍然是片面的 ,这些反批判丢失了劳动价值论在分析功能上的一个重要维度 :没有把劳动价值论把握为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的理论工具。针对斯蒂德曼的批评 ,本文提出 :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 ,并不像他所理解的那样具有单向的、决定论的性质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被用来揭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目的和手段、条件和结果之间的不确定的联系。针对霍奇逊的观点 ,本...
-
作者:王宁(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对汉字规范的社会性和科学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 ,科学性指的是汉字的自然规律 ,包括它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互相关联的规律和自成系统的规律 ,这种内在的规律是客观的。社会性指的是汉字在使用时受社会制约的人文性 ,语言文字是符号 ,但不是单纯的数理符号 ,它是在人文社会中被全民使用着也改变着的符号。汉字的通行度、社会性分布和人为调整的可能性 ,都是它社会性的反映。科学性与社会性二者是互相制约的 ,而社会对汉字的人为调节 ,无论如何不能违背它自身的规律。文章指出 ,在确立常用字和通用字时 ,统计方法需要更加完善...
-
作者:关晓红(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历史系
摘要:清末新政时期的停废科举 ,从戊戌的变科举发展演变而来 ,由维新派主导转为疆吏与朝臣唱主角 ,经历了三个阶段的递进。其决策过程 ,反映了清末政情的一个重要特征 :各项新政虽自上而下地通过朝廷政令颁行 ,其决策过程却往往由地方促动中央 ,即疆臣互相串联沟通 ,自下而上地提出议案 ,并以各种手段权谋 ,设法联络及鼓动枢要。由疆臣合力而枢臣同声 。
-
作者:孔范今(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文学院
摘要:五四启蒙运动既受惠于欧洲运动 ,又以其对文艺复兴时期乃至 19世纪诸多文化思想的共时性吸纳与之有别 ,这是中国新文学获得新生的前提与价值所在。五四启蒙运动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变革塑造了新型的历史主体 ,提供了具有结构张力的精神场域和可供借鉴的多元性文化资源。然而中国新文学主体的自觉和文学相对独立性的实现 ,却并非产生于这一启蒙运动的高峰而是在其落潮之时。正是在落潮的过程中 ,被忽略乃至于被压抑的文学性才冲破理性等的束缚 ,获得了正当的存在理由 ,并散发出艺术和美的光辉。
-
作者:李文潮(1);王国豫(2)
作者单位:(1)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哲学系;(2)大连理工大学欧盟研究中心
-
作者:苏力(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基于新中国的社会时代背景 ,本文从实在宪法的视角讨论了当代中国政制架构中纵向———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本文的分析力求表明 ,影响当代中国高度中央集权的关键因素可能有两个 :国家统一与建国 ,以及革命政权的转型 ;进一步指出“两个积极性”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宪政策略在协调这一特定时空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政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当代中国有必要基于中国政制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格局进一步制度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最后简单阐述了本文政制 (宪法 宪政 )研究进路的学理意义。
-
作者:程大中(1)
作者单位:(1)上海大学经济系暨服务贸易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 ,较为系统地检验了著名的鲍莫尔—富克斯假说 ,并得出以下结论 :中国整体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 ;其就业份额增长相对较快的主因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 ;服务需求与服务部门发展处于一种极不均衡的状态 ;各类服务需求几乎都缺乏价格弹性且近年来服务价格不断上涨 ,因此很容易引发“成本病” ;中国服务业及其各部门占GDP的比重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呈现不同变化。
-
作者:贾根良(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经济系
-
作者:吕炜(1)
作者单位:(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摘要: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工具性效果不足和经济运行失衡是中国经济的两个突出问题 ,二者具有承继关系 ,都受到同一转轨背景下的体制性约束。由于现阶段中的市场机制还只是框架性的 ,导致经济失衡和失业问题的原因不同于一般性的市场失灵 ,以启动经济自主增长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缺乏体制上的内在机理。经济运行的失衡则是消费的体制性压抑、投资的体制性冲动双重约束的结果。本文认为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是结构性的 ,其实质是转轨过程中传统体制性约束导致的市场机制运行障碍 ,是市场机制不成熟、不完善的结果。由于问题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