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跃进(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在古代中国 ,不论是官方往来、民间交流 ,或是其他方式的交往 ,终究受制于一定条件。而且 ,由于政治制度、文化背景乃至风俗习惯的差异 ,各地之间的交流往往存在着很深的隔阂乃至偏见。惟有佛教文化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绝大部分统治集团 ,多视佛教为神明 ,顶礼膜拜。因此 ,各地的佛教文化交流几乎是无条件的。六朝僧侣作为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纵横南北 ,往来东西 ,在传播佛教文化的同时 ,也在传递着其他丰富的文化信息。其影响所及 ,不仅渗透到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从长安、洛阳、建康、凉...
-
作者:牛军(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摘要:195 0年代及 1 990年代 ,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经三次在台湾海峡地区采取军事行动 ,这些行动从本质上讲都是中国政府不断追求国家最终统一过程中的特殊阶段和特殊方式。不同时期发生的三次军事斗争各有其具体目的和作用 ,而历次决策则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如决策目标的多样性、有限性和政策调整的随机性 ,由此导致了决策过程相当复杂。从更广泛的角度看 ,三次台海军事斗争都是在中美关系恶化或很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的 ,中国的决策都含有对美国的政策做出反应的成分。
-
作者:秦亚青(1)
作者单位:(1)外交学院教授
摘要:中国和平崛起问题引发了两种对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已经具备和平崛起的条件;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只能强行崛起,国际政治的核心就是争夺霸权。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涉及一个国际政治的根本问题: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由于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当国际体系中存在一个超强国家,而另外一个大国又在迅速上升的时候,国际暴力就成为特别关注的问题。追根究底,需要考虑的仍然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是否必然导致冲突这一核心问题。
-
作者:张汝伦(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系
摘要:重写中国哲学史必须从哲学的一般意义和中国哲学的特殊性出发 ,积极开发中国哲学特有的问题域 ,阐明它与时代的互动关系 ,特别要突出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哲学的意义。就中国传统哲学特征而言 ,实践哲学远比心性之学更具解释力和现实性。近代中西文化全面而深刻的交流接触使得原教旨主义的中国哲学史根本不可能。在撰写中国哲学史时 ,利用西方哲学的某些资源不但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合理的。即便如此 ,在使用西方哲学观念解释中国哲学时仍要谨慎 ,概念不是纯粹的形式。正因为如此 ,建构中国哲学自己的概念体系是未来中国哲学史的题...
-
作者:张文木(1)
作者单位:(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要:“大国崛起”,不仅是一种历史现象,同时也应当被视作国家理论中的一个特定概念。概念要有逻辑支撑,而逻辑支撑要有历史内容。
-
作者:高兆明(1)
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
作者:阎学通(1);秦亚青(2);倪乐雄(3);李强(4);张文木(5)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2)外交学院;(3)华东理工大学战争文化与国际政治研究所;(4)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5)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摘要:关于“和平崛起”的讨论 ,关系到中国外交战略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和《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两个编辑部于 2 0 0 4年 5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大国崛起与中国的选择”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以下笔谈 ,反映了本次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
作者:张军(1);王祺(2)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中国保监会
摘要:本文认为 ,企业内部权威位势的不断提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特征。企业权威在一定条件下对企业的效率具有正面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经济绩效的持续改善是由于企业权威主体的日渐明晰化以及权威程度的不断上升所致。权威度在各相关利益集团“讨价还价”博弈中的分配与再分配过程正是中国企业改革的微观逻辑线。
-
作者:刘星(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法学院
摘要:历史主义的法律移植研究存在着基本缺陷。本文提出 ,为了更好地展开法律移植实践 ,深入理解法律移植的实质也即廓清“法律移植与广义‘立法’活动是同质的” ,非常必要。以此为基础 ,本文认为 ,从“法律与政治”的应然关系入手 ,在“当下”社会共识的建立中寻找、追求 ,是解决法律移植问题的一个新的重要路径。
-
作者:邓宏图(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通过引进历史逻辑起点、生产率竞赛、制度互补等关键概念 ,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演进论解释。本文认为 ,在转轨时期 ,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偏好会决定其民营经济政策进而影响民营企业形成对未来的预期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间构成的生产率竞赛和制度互补关系会共同塑造某个特定地区的“制度互补特性”从而导致不同地区民营企业选择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 ,其结果 ,不同地区的制度变迁呈现出路径分岔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