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贺绍俊(1)
作者单位:(1)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
摘要:后现代思潮使文学批评的功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按罗蒂的描述,西方对于人类文明的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从上帝那里寻找救赎,继之从哲学,如今则从文学。从文学中寻找救赎,指的就是后现代思潮兴起以来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所承担的思想任务。从韦伯开始的理论,历经奥尔特、阿多诺、本雅明、哈贝马斯、利奥塔。
-
作者:王建民(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
作者:陶然(1);徐志刚(1);徐晋涛(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在对退耕还林工程成本的有效性评判的基础上 ,给出了该工程从 1 999年西部三省开始试点 ,到在全国 2 5个省、区范围内迅速扩张 ,并于 2 0 0 4年进行较大幅度调整背后的体制和政策逻辑。退耕还林工程的推出和迅速扩张隐含着中央政府 1 998年以后降低粮食部门库存、并减少国有粮食部门巨额亏损挂账的政策目标。同时 ,地方政府对工程的积极推动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地方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粮食保护价政策必然导致粮食价格低迷的大背景下 ,退耕还林的迅速扩张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转折 ,并成为工程进行大幅度调...
-
作者:张一兵(1);胡大平(1);张亮(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心
-
作者:李翔海(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哲学系
摘要:就“书写”本身而言 ,重写中国哲学史的问题向度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基本层面 :在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范式方面 ,应当实现从“外在化”向“内在化”的转化 ;在中国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方面 ,必须在两者之间达成殊相与共相的联结。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方法意识可以概括为“双向互动 ,层级累进” ,即在“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以及“对中国哲学史具体内容的理解与确立整体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等构成“诠释圆环”的双方之间不断展开双回向的互诠互释、互融互汇 ,以使被不断书写的中国哲学史累积性地逐渐迈上新的层级。
-
作者:孟繁华(1)
作者单位:(1)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
摘要:对文化研究再做经院式的谱系分析,在今天已经没有意义。重要的是,这一研究方法或研究范畴,在文艺、文化研究领域的普遍应用业已成为事实。只要我们翻开文艺杂志、打开与文化、文艺相关的网站、回顾一下我们近年来读过的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等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在文学讨论会上使用的话语、研究方法和关注问题的视角。
-
-
作者:阎学通(1);周方银(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摘要:本文探讨了国家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国家间关系根本上是由国家间的事件表现出来的 ,因此 ,本文借鉴了事件数据分析的已有成果 ,并有所改进。通过确定双边关系分值标准 ,设立事件影响力转换公式 ,衡量由事件引起的既有双边关系分值的变化等环节 ,克服了从事件数据分值过渡到双边关系分值中存在的理论和技术困难。对过去 5年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等的数据测试表明 ,本方法能够对双边关系进行比较有效的衡量 ,衡量的结果能够直接应用于对双边关系的分析 ,并具有比较明显的政策意义。
-
作者:王思斌(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摘要:本文所说的社会政策时代,是指社会福利政策作为一种现象较为集中出现的时期,或者可以这样理解:社会政策时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和普遍增进社会成员的社会福祉为目的的社会政策普遍形成,并且作为制度被有效实施的社会发展阶段。显然,社会政策时代包含了社会政策的性质(类型)和水平(程度),以及时间、空间等特征。
-
作者:南帆(1)
作者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摘要:如今,文学批评的现状赢得了两种相互矛盾的评价:批评的缺席与批评的泛滥。许多人听到一种抱怨:批评撤出了文学的前沿,不再承担阐释和评判的责任,文学舞台上仅仅剩下了作家的独白,批评家躲到学院体制的树荫下乘凉去了。另外,人们又会惊讶地从学术杂志上发现,抛下了文学的批评莽撞地空降到另一些疆域,批评家开始对广告、流行歌曲、商品包装指手画脚,侃侃而谈。他们似乎无视学科知识的限制。这些越界行动遭到了不少异议:批评家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他们无所不在,任何问题都要插嘴过问——这是谁赋予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