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新宝(1);张红(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100872;(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武汉430073
摘要:中国民法百年,历经自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30年以及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民法使统治者对待法律的观念实现了从"救亡图存"到"立法治国"的转变;在第二阶段,由于制定民法典经济基础不具备,民法典无法出台;在第三阶段,民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与基本保障的地位被确立,执政者对民法逐渐认可,单行民法逐步制定,民法典之轮廓出现。展望未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民法典的制定仍然任重道远。民法典的出台,需要全民族法治共识的形成和政治家的坚定决心。
-
作者:周晓虹(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南京210093
摘要:"文化反哺"是理解处在急速变迁时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一个本土性概念,它在由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所共同引发的变迁维度上理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颠覆或倒置现象,将急速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文化吸收现象视为新文化传承模式。在新兴食品、移动电话和电子计算机三类现代器物的传播与推广中,突出表现为器物选择过程中代际倾斜、去中心化和数字鸿沟趋势,在器物文明传承过程中出现的这种代际颠覆现象,是30年改革开放或社会变迁带给中国人的心理体验的一部分,它在精神层面上赋予中国经验以完整的价值和意义。
-
作者:徐以骅(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美国研究中心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宗教在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从隐性转为显性。在美国外交事务领域,宗教以及宗教团体通过无形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有形的组织机构两个维度发挥作用。同时,其影响也受到各种传统及现实因素的制约。这在"苏丹运动"中就有程度不等的体现。苏丹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对非洲政策的所谓"三不规则",通过媒体宣传、基层动员和社会运动等方式形塑了美国外交政策议题。苏丹运动同时暴露了宗教团体介入美国对外事务领域的局限性。该运动为人们了解宗教以及宗教团体如何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研究后冷战时期宗教对国...
-
作者:于奇智(1)
作者单位:(1)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广州510006
摘要:康德哲学是福柯哲学重要的理论来源。福柯十分关注从批判哲学到实用人类学的过渡和康德所提出的四大哲学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该做什么?我可希望什么?人是什么?这些问题构成所谓的康德问题,其中第四问总括前三问。在《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中,福柯对上述问题及其答案进行哲学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四大哲学问题,即所谓福柯问题:人如何能思考他不思的东西?人如何能成为生命?人如何能化作劳动?人如何能成为语言主体?此外,福柯还多次论述康德回答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发现康德对启蒙问题的解答开启了"现在本体论"。基于此,...
-
作者:刘克敌(1)
作者单位:(1)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杭州310036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文人门派传承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但作为传统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仍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变革产生影响,有时甚至导致文人为服从所在门派利益而改变其文学观念。近代以来,中国文人所受"洋"老师的特殊影响值得关注。考察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变革进程中的门派传承特点及其基本形式,分析门派传承与文学变革的关系,并利用文人之日记、书信等材料,关注近现代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文人群体的文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中的文人交往,可以发现,在见诸公开出版的文学史外,潜藏有另一种对近现代文学史的书写...
-
作者:王加丰(1)
作者单位:(1)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金华321004
摘要:1800—1870年间的法国,一方面是工业化启动及其基本完成,另一方面是政治上处于不断革命与动荡之中。古老的封建残余十分顽固,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激情以及工业化带来的新的激情不断催生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波,一心一意谋求"秩序"的统治集团一次次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人们大都持毫不妥协的见解,稳重深刻的意见常常受到冷遇,这种情况直到1870年代才发生重要变化。法国工业化时期的历史远比我们以前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在19世纪上半叶,法国还很少有人能看清国家将走往何方,它的资本主义是在摸索中发展起来的。
-
作者:冯颜利(1);周文(2);孟献丽(3)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2)云南财经大学,昆明650221;(3)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庆400715
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正义作为一种道德理想、价值追求和崇高境界,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讨与追寻。奥康纳探讨的生态学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正义性社会”的一种憧憬。他认为,在生产社会化已高度发展的今天,“分配性正义”根本不可能实现,人们应该从对“分配性正义”的迷恋中挣脱出来,
-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双月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创刊于1980年,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为实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认真落实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将从2012年第1期起正式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
作者:张耀辉(1,2)
作者单位:(1)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2)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产权明晰可以通过自由交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其权威性,科斯定理的这一思想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很少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拟从知识产权特性出发,分析科斯定理产权黑箱思想对知识产权生产的适用性、科斯定理所含的福利原则、知识传播的公平性的影响,揭示完全遵从科斯定理建立、执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弊端,为优化知识产权配置寻找新的理论基础。
-
作者:徐瑄(1,2)
作者单位:(1)暨南大学法学院;(2)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摘要:对知识产权本质及知识产权制度本质的认识,从来就是法哲学、哲学诠释学的任务。认识知识产权本质是为了更好地安排知识产权制度。认识知识产权本质的困难在于法律专业的分工导致法律思维的专业限制,只有超越知识产权法才能看清知识产权及其制度本质。通过运用法哲学思维、辩证逻辑的方法分析知识产权制度,挖掘不同性质的制度结构及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