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震(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著作编委会
摘要:本文对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中的"主情主义"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主情主义"是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核心。他之所以形成这一文艺思想,除去个人的气质、教育、经历等因素之外,当时的时代气氛是一个重要条件。文章考察了"主情主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及外来文化影响之间的联系,考察了它与社会生活、与革命理想、与社会功利之间的特殊联系,充分肯定了它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对其中的一些局限和矛盾进行了剖析。
-
作者:刘虹(1)
作者单位:(1)国家计委国土规划研究中心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刊登了张风波的《试论交通货运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一文,我读后感到有些提法还须进一步讨论。一是文中用工业发展水平代替经济发展水平,并在相关分析中用每一职工平均工业产值作为工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我认为是不妥当的。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其资源结构、历史基础和在全国经济分工总格局中的地位的影响,有的以工业为主,有的以农牧业为主,不具有以工业产值反映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可比条件。再则。
-
作者:戈宝权
摘要:中俄两国虽然自古接壤相连,但直到17世纪初叶,也就是在我国明清之际,两国之间方开始发生了最初的外事交往。据历史记载,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俄国托木斯克的哥萨克伊万·彼特林,奉托波尔斯克督军之命,经蒙古最初到达北京,在返国时带回万历皇帝的文书;到了清顺治十二年(1655),俄国沙皇派遣的使臣费多罗·巴伊阔夫来到北京,带回顺治皇帝的文书;稍后顺治十七年(1660),俄国派遣的使臣伊万·别尔菲里耶夫到达北京,也带回了顺治皇帝的复文。由于当时中国方面无人通晓俄文,俄国方面也无人通晓中文,因此这些文书长时间在俄国外交文献档案中被搁置...
-
作者:陈胜华(1);刘鸿辉(2)
作者单位:(1)商务印书馆哲学编辑室;(2)解放军外语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
摘要:本世纪70年代,西欧发表了五本马克思晚年所做的文化人类学笔记。苏联在1975年出版的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中发表了其中的四本。1985年底,根据俄文第2版翻译的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问世。马克思晚年文化人类学笔记的发表引出了这样的问题:他为什么在体衰多病的晚年放下写作《资本论》二、三卷的工作而从事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近年来中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已经作出的各种解释说明,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乎着对于马克思整个思想的理解,因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作者认为,马克思在19世纪40...
-
作者:高映轸(1)
作者单位:(1)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仍然存在地租的条件,认为城市中存在绝对地租与垄断地租的根据不足;而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主要是通过作为级差地租性质的土地使用费实现的。文章以分析城市土地的城市功能性与功能整体性为基点,阐述了城市土地资金是级差地租的基础;城市土地资金只包含土地构筑物而不包括地上建筑物;土地使用费不应包括征地补偿费与土地开发费;国家应收的是土地使用费而不是税;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特点等。
-
作者:龚浩然
摘要:60年代以来,苏联心理学的变化和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重新估价巴甫洛夫学说 1962年5月,由苏联科学院、苏联教育科学院、苏联医学科学院与苏联教育部共同召开了一次题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与心理学的哲学问题"会议。这个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苏联心理学发展的转折点。来自苏联40个城市的将近1000人(其中有200人是一些科研机关的领导人与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全面总结了1950年两院联席会议之后在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改造心理学的工作,肯定了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是现代自然科学最卓越的...
-
作者:国世平
摘要: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消费经济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现将讨论中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消费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地位一种观点认为,消费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为:消费已成为社会主义再生产的主导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离开生产来强调以消费为主导因素,不符合马克思生产决定消费的原理;孤立地强调消费居主导地位。
-
作者:黄治正
摘要: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科学的美感理论对于审美活动和艺术创作,对于健康的审美理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惜,我国美学界对此长期缺乏充分研究。近些年来,在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的同时,有些同志注意把它列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湖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彭立勋的《美感心理研究》,就是这方面引人瞩目的一项新成果。美感作为人对于事物的能动反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现象。人们要对它的奥秘作出正确的解释,就不仅需要以科学的美论作为理论基石,而且需要借助科学的认识论、心理学、文艺学、社会...
-
作者:吴沫
摘要:东方人民创造的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是,我国以往对东方文学缺乏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著述甚少,仅有金克木的《梵语文学史》、朱维之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中的亚非部分,等等。近年来出版的由陶德臻等十人执笔编写的《东方文学简史》(以下简称《简史》),堪称我国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部开拓性著作。这本书是在季羡林教授指导下,在系统地讲授东方文学课程的基础上写成的,它系统而又简括地阐述了东方文学的发展。全书分五编,即古代文学,中古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
作者:唐合俭
摘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近年来人们颇为重视研究、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领域。王东等同志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抓住社会主义改革这一重要环节,从哲学角度,探讨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并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在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方面作出有益的尝试。全书分为三篇,十四章,近30万字。第一篇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列宁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领导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历史考察,对南斯拉夫、匈牙利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作了评述。第二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