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振英(1);卢健(1);宋宁(1);张泰(1)
作者单位:(1)国务院研究室
摘要:这个调查报告考察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了近期发展中诸种经济成分存在的问题,对比了它们竞争的条件,提出了促使它们适当发展的政策性建议,还探讨了它们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发展范围和比例关系。调查报告有材料,有观点,值得一读。现发表出来,供经济学界参考。
-
作者:陈辽(1)
作者单位:(1)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80年代中期,文艺学方法的讨论曾成为热潮,但当时讨论的热点是在"新方法"的引入和运用,而在理论上则还缺少深入的系统的研究。赵宪章的《文艺学方法通论》一书,冷静地回顾了文艺学方法的历史发展,比较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文艺学经验方法、文艺美学方法、文艺社会学方法、文艺心理学方法、文艺学本体方法等基本方法,成为我国文艺学方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本书融史学、思维学、文艺学、美学于一炉。作者引进史学,是为了使文艺学方法研究取得"
-
作者:何祚庥(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
摘要:本刊1990年第2期发表何祚庥《现代物理学能为"认识的主体论"提供科学基础吗》一文之后,在本刊1990年第5期,第6期和1991年第1期、第2期上陆续刊登了文兴吾、古祖雪、柳树滋和何祚麻等四篇争鸣文章,这里再摘登三篇,以使读者了解这一讨论的进展。
-
作者:张朝尊(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生活的主旋律。长期以来,如何避免经济增长过程的大幅度波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却是理论和实践上都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林叶、孙伟化所著的《中国经济增长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关问题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在这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通览全书,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
作者:黄森(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学术委员会
摘要:本刊1990年第2期发表何祚庥《现代物理学能为"认识的主体论"提供科学基础吗》一文之后,在本刊1990年第5期,第6期和1991年第1期、第2期上陆续刊登了文兴吾、古祖雪、柳树滋和何祚麻等四篇争鸣文章,这里再摘登三篇,以使读者了解这一讨论的进展。
-
作者:柳树滋(1)
作者单位:(1)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摘要:本刊1990年第2期发表何祚庥《现代物理学能为"认识的主体论"提供科学基础吗》一文之后,在本刊1990年第5期,第6期和1991年第1期、第2期上陆续刊登了文兴吾、古祖雪、柳树滋和何祚麻等四篇争鸣文章,这里再摘登三篇,以使读者了解这一讨论的进展。
-
作者:王清杨(1);李勇(1)
作者单位:(1)山东省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指出,索洛的余值法所研究的乘积形式总量生产函数具有普遍性;但索洛法的核心——由微积分方法推导的增长速度方程却是不精确的;因而由它计算并经递推得到的经济量不仅不精确,而且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按照这一方法计算的技术进步和要素增长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份额亦不尽合理。导致索洛余值法缺陷的根源,在于将微积分中的无穷小量引入经济分析时,舍象掉了一些不能合象的经济变量。本文用直观的、初等数学方法的直接法,弥补了这些缺陷,且适用范围广泛。
-
作者:《中国城市土地使用与管理》课题组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的走向。文章认为,土地供给曲有限性和用途的无限性,决定了我国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只能走更有效率地利用现有土地的途径,通过不断调整用地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强度,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文章阐发、界定了城市土地的产权关系,论证、描绘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分析探讨了城市土地收益合理分配的原则。作者依据翔实的材料,提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新见解。
-
作者:陈瑞林(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量中外文献的比较研究,就马克思、恩格斯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问题的部分用语的汉语译文提出了商榷意见。作者强调指出,译者应当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这一事物本身及马克思、恩格斯对它的论述作为完整的系统来对待,认真研究它们的整体状况、不同层次、结构变化和动态过程,尽可能全面而详细地了解19世纪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充分汲取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积极成果,惟此,才能有效地避免主观臆断、盲从俄译及众译不一等弊端,准确地、贴切地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用语,从而为提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作者:王宁
摘要:许慎与《说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9月在许慎的故乡河南漯河召开。这是建国以来以《说文》学为主题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讨论问题涉及许慎故里考辨、《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说文》学的研究方法、《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说文解字》的条例、《说文解字》的版本及校勘、《说文解字》中个别字考证等七个方面。发言大多涉及对《说文解字》一书的评价问题。因此,对《说文解字》学术价值的再认识,便成为会议的中心议题。与会学者认为,在此问题上取得正确的认识,是这次会议共同的收获,它对"许学"研究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