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陆剑杰(1)
作者单位:(1)《南京社会科学》
摘要:本文从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的中介性理解出发,首先论证了"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管理方式"作为中介性范畴的内涵,进而提出,社会生产结构既是双层的,同时又有中介性,因而存在着内在的多种组合,并且每一种组合还存在着"一元多义"的关系。在这种前提下,人们以不同形式处置其层次间的关系,即构成了主体选择的客观可能性空间,展开为"树状模型"。由于主体在各种可能性之间作出选择时,这些可能性在质上不等价量上不平衡,由此导致他们建构社会生产结构、创造自己历史的行为过程,必然是由主观到客观、由非现实到现实、由可择...
-
作者:尹进(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
摘要:1988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是由中南财经大学赵德馨教授主编的一部经济史巨著。该书有着如下三个突出特点: 1.内容全面,体系严谨,资料丰富。该书根据1949至1984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阶段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划分为1949至1956年、1957至1966年、1967至1976年、1977至1984年四个时期,并在此基础上依次分析论述了各时期的经济政治形势、经济理论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经济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民经济的变化、制约经济发展的各项主要因素的变动和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等。其中,国民经济的变化是主体部分。在这个...
-
作者:《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政策取向》课题组
摘要:本报告以净产值率等十项经济统计指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了我国国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现状,指出"七五"以来,我国国营工业企业整体经济实力增长较快,但从总体上看,综合经济效益却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在于:从企业内部看,主要是企业缺乏在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工资和福利费增长随意"交通"、管理费支出过溢,企业管理差,劳动纪律松弛以及集体吃全民等;从企业外部看,主要是宏观调控不利造成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不高,老的重点企业长期财政上缴任务过重,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资金不足,企业正当权益缺乏法律保障,(离)退休职工逐年增多而使企业不胜负...
-
作者:陈兴良(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摘要:犯罪在主观评价上是个恶性的问题。本文在总结了恶性这一范畴从伦理学到刑法学的发展及其在当代各大法系中的表现形态后,从刑法哲学的角度,对构成主观恶性中故意和过失心理状态的诸种要素及其认定标准分别进行了探讨。
-
作者:徐兴无(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理出了谶纬之学产生、发展的基本线索,认为谶纬之学自汉代产生以后,历经各个朝代经学的批判与吸收而得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作者重点考察了两汉、宋明、清代三个历史时期谶纬与经学的关系,也兼及其它朝代谶纬思想的发展状况。作者试图通过这种考察一方面展现儒学在吸收其它学说以建构和完善自身理论体系方面的一般特点,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展开对谶纬的研究提供一条较为清晰、系统的资料检索途径。
-
作者:朱锋(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
摘要:本文对马克思人权理论的发展阶段、基本内容与方法论特点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作者认为,马克思的人权理论有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逐步抛弃了自然人权观,自觉创立了科学的共产主义人权观。作者指出,马克思的人权理论可以划分为对资本主义实然人权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应然人权的追求两大部分。作者还概要地分析了马克思人权理论的方法论特点及其对建立我国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指导意义。
-
作者:吴玉章(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批判法学是美国近年来很有影响的一种法律理论,它以彻底否定自由主义法律思想为使命。本文探寻了这一理论的思想脉络,认为,它是由确定自由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问题,并使其意识形态化,进而彻底否定其合理性这样三个环节所组成的。这是一个从正确开端走向错误结论的过程。文章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这一理论产生的背景、原因、特征等作了分析,并对其得失作出了评价。
-
作者:王锺陵(1)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从神话思维在人类思维史上所处的具体阶段出发,提出了意象图式这一新概念,认为在神话思维中,意象与形象通过意象图式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展衍而构成深广的交织;神话意象在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即阐释和被阐释的互动中,一方面原有的意义失落、断裂、变异,另一方面新的意义得以附加、增益、扩散,从而不断地走向具体化、深刻化和丰富化。与这个过程相应,神话思维走过了它的滋生、发展、兴盛和瓦解阶段。
-
作者:杨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学者志怪书。它包含有大学问家借子部杂家来改造小说家言的意图。在清中叶朴学兴盛、理学式微的文化背景下,纪昀嘲笑宋倡的迂执虚伪,但他内心仍抱有调和三教以救世的苦心。在自己创作小说时,力争使末道小技依附儒家正统,从而耸动下愚、移风易俗。由于采用借狐鬼以嘲世的艺术手腕,使《笔记》具有特殊的喜剧效果。同时,在叙事方式上有乡种追求,有些还与现代创作手法相沟通。
-
作者:王永昌(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摘要:本文分别考察了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主要内容,据此而确立了实践活动双向对象化过程具有对称性同构的互生关系这一命题。在此基础上,作者具体而较详细地分析了定象态的统一、意象态的统一、动象态的统一、物象态的统一等环节上所表现出来的客体生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相关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