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振英(1);卢建(1);丁宝山(1)
作者单位:(1)国务院研究室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后形成的老工业基地,作为我国工业化的重要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这些老工业基地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引起人们的注目。本文根据翔实的材料,多层面地分析了我国老工业基地衰退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了改造与振兴这些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措施和政策性建议。
-
作者:凌文辁(1);邵道生(2);冯伯麟(3);张嘉棠(1);方俐洛(1);刘大维(1);张立野(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3)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
摘要:本文在大量实证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华中日合资企业的中国员工对日本管理者及企业的评价,文章认为:中国员工对日本人的工作精神和团体精神给予正面评价;而对其傲慢、刻板、待人吝啬等交往态度与人格特征给予负面评价。此外,中日合资企业的中国员工对企业满意度低,转职意向强烈。文章指出:重视并认真研究三资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是进一步搞好三资企业的重要课题。
-
作者:季卫东(1)
作者单位:(1)日本国立神户大学法学院
摘要:在考虑法制建设时,中国的法律家更侧重于强调令行禁止、正名定分的实体合法性方面,而对在现代政治和法律系统中理应占据枢纽位置的法律程序问题则缺乏关注和理解。本文认为,公正的程序是促进现代化的社会变革的基本杠杆之一。作者从对恣意的限制、理性选择的保证、"作茧自缚"的效应和反思性整合这四个方面阐发了现代法律程序的基本特性,并对法律程序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立过程中的意义作了简要的历史考察。作者指出,程序合理性是设计(规范)合理性和进化(历史)合理性的接合部;在社会演变过程中,复杂的价值问题可以借助于程序加以化解,...
-
作者:费孝通(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
摘要:本文对作者一生关于中国城乡发展道路的研究及战略设想进行了总结。作者经过长期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工业下乡,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农副工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是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又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模式。从模式比较分析中,作者提出要使整个中国富强起来,必须走城乡一体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作者注意到了全国发展的不平衡性,从模式研究进入到区域发展研究,提出了使全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设想。作者还提出,应将社会发展研究从生态秩序层次提高到心态秩序层次。
-
作者:沈长云(1)
作者单位:(1)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摘要: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形成的理论,阐述了"华夏"族称的来历和华夏民族的具体形成过程,辩驳了史学界一些学者于近年提出的以夏朝建立作为华夏族最终形成标志的观点。作者以经典理论结合中国实际,对比世界其他地域古代民族和国家的产生发展过程,指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即夏商国家是建立在氏族联合组织而非地缘组织的基础之上的,直到西周大封建之后,华夏各部族才开始由部落状态向民族共同体演化,而这一过程的最终完成则是在春秋战国之际。
-
作者:陈征(1)
作者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存在的条件、各种形态的城市绝对地租的来源及其量的规定性。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绝对地租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它最终来源于城市企业利润和职工工资一定部分的扣除。城市绝对地租在量的确定上既有上限也有下限,其变动趋势是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而增大的。
-
作者:袁毓林(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理解语言涉及词类、语序、层次,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等因素,并从基本单元,运算关系和优先级三个方面比较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的差别,反映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的困难之所在。然后,文章分析语言理解和下棋游戏在运用规则和策略上的相似性揭示理解语句意义所调用的两类规则及其特点;证明语用推理具有非单调性的逻辑特征.提出采用非单调逻辑来为计算机理解会话含义提供一种形式化的机制。最后,文章讨论常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提出通过语言学刻划把部分常识形式化的新思路;并对语料库语言学和并行加工这两种新兴的自然语言的理解范式...
-
作者:郑家栋(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评述了牟宗三通过吸收和改造康德哲学的某些内容和方法,重建儒家的形而上学。牟宗三把'道德的形上学'视为儒家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极大地突出了'心即理'的原则,由此建立了他高扬陆王而贬损程朱的新道统论。他用儒家的本心性体概念诠释和改造康德的自由意志,通过论证人可有智的直觉、本心性体是绝对的无限者,思辨地证明道德实体与宇宙实体的同一性,而这一证明正是康德所批判的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翻版。他用'道德良知自我坎陷'来说明从'无执的存有论'到'执的存有论'的过渡,把科学的认识及其根据问题提升到存有论的层面加以...
-
作者:王鼎咏(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室
摘要:恢复我国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大事。作者在本文中回顾了GATT这个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评介了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展望了它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并且分析了我国重返GATT的利弊得失,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和建议。作者指出,虽然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对GATT的活动有强烈的影响,但GATT确定的自由贸易宗旨和平等竞争原则基本上符合国际贸易发展和生产力进步的要求,因此不会因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而减弱其在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所发挥的积极的作用。作者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
作者:陈波(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S是P"句式中系词"是"的逻辑意义和哲学意义。作者区分了关于"是"的意义的八种理论,即存在理论、外延理论、内涵理论、相似理论、语用理论、扩大理论.同一理论、个别一般理论,并讨论了这些理论的逻辑和哲学后果。作者最后作出结论说:(1)对于"是"的意义的精确分析,不仅对于逻辑学是重要的,而且对于哲学也是重要的:这里隐藏着理解不同的哲学立场特别是不同的逻辑类型的秘密。(2)语言现象是纷繁复杂的,要想用一种逻辑或哲学理论统一地说明所有语言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能够解释某类特定的语言现象的逻辑或哲学理论就有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