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梁祖彬(1)
作者单位:(1)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教授
摘要:近年来,面对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化,很多发达国家对福利国家进行了反思和重构。
-
作者:刘永华(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历史系
摘要:本文以明代至民国时期闽西四保地区墟市的发展为例 ,讨论了墟市发展、商业化和社会结构的关系问题。在明中叶 ,四保共有 3个墟市。至民国时期 ,增为 9个。在大约 3 0华里的狭长地带 ,总共分布着 7个墟市。其中相邻的 3个墟市 ,墟期完全相同。这些事实单纯用乡村经济的商业化和施坚雅的标准市场共同体理论很难解释 ,必须将墟市发展置于当地的社会结构中进行考察 ,将之与地方政治联系起来。在墟市的发展过程中 ,当地乡村经济的商业化固然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同时与地方势力集团进行权力较量和角逐对地方社会的控制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
作者:孙逊(1);葛永海(2);
作者单位:(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与城市的结缘由来已久,城市影响古代小说,古代小说反映城市,从唐前至晚清,叠合了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的城市映像,就不断以各种形态呈现在小说中。而在小说的城市描写中,前后不同时期的两个首都或同一时期一个首都、一个陪都所构成的“双城”文化现象,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宋前的长安和洛阳、两宋的汴州和杭州、明清的北京和南京,乃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描写最多的三对“双城”。本文以“双城”为切入点,通过小说文本的历史分析,一方面为小说史研究尝试运用一种新的视角,同时为当代的城市文化研究提供一份形象的历史材...
-
作者:李培林(1);王思斌(2);梁祖彬(3);周弘(4);张秀兰(5)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北京大学社会学系;(3)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4)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5)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摘要: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其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这使社会政策的意义凸显。社会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的“接口”是什么 ,它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处于什么样的结构性位置 ,中国社会政策设计中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反思的 ,在进行政策模式的选择时 ,有哪些国际理论和经验是可资借鉴的 ,这些问题都事关全局 ,对它们的研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鉴于此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于 2 0 0 4年 5月 1 5日召开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政策研讨会” ,来自香港大学...
-
作者:王轶(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价值判断问题是民法问题的核心。在价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 ,民法学者如何能够经由理性的讨论 ,就具体的价值判断问题寻求相互理解 ,进而达成价值共识 ,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论文在简要评析法律论证理论得失的基础上 ,以中国民法学者最低限度的价值共识为前提 ,提出两项民法学者讨论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 :即在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情况下 ,应当坚持强式意义上的平等对待 ;在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情况下 ,不得主张限制民事主体的自由。论文认为 ,民法学者讨论价值判断问题 ,惟有以实体性的论证规则为前提 ,遵循作为程序性技术...
-
作者:易军(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摘要:法律行为制度欲发挥规范效力 ,必须具备伦理上的正当性 ,即必须符合正义性的要求。法律行为所能实现的正义只是现代制度伦理或规则伦理中的交换正义与纯粹的程序正义 ,而非分配正义、矫正正义、归属正义与结果正义等类型。在判断交易主体所实施的法律行为是否正义时 ,亦即一方的给付与另一方的对待给付是否具有等值性时 ,原则上应当采纳主观价值标准 ,而非劳动价值论这一客观价值标准。通过主观价值标准来判断法律行为是否正义 ,其实也就是将自由意志作为判断法律行为是否正义的标准 ,自治性基本上就能够满足法律行为伦理性的要求。从原则...
-
作者:阎步克(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摘要:史料显示 ,新莽“置州牧、部监二十五人” ,同时又有西部监、北部监、东部监及庸部牧、曹部监等。对这些牧、监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以往的解释存在着混乱错讹。庸部、曹部等应为公之封国 ,取义于《诗经·国风》 ,属“诗国十五”。王莽始建国四年设东南西北中五部监 ,各监 2 5郡 ;同时还另有 1 6个公国 ,即“诗国十五”加定安公国 ,它们半数置牧而半数立监 ,与州牧同级 ;天凤元年每五郡置一监 ,共 2 5郡监 ;地皇二年 ,又为九州及十六公国设置了牧贰、监副。
-
作者:蒋承勇(1)
作者单位:(1)台州学院文学院
摘要: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文学和 1 8世纪的启蒙文学标志着现代形态之西方文学的成型。人文主义文学在汲取传统形态西方文学的人文养料后 ,孕育出了现代形态的“人”的母题 ,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原欲”型、“原欲 +人智”型、“原欲 +人智 +上帝”型三个阶段 ,其中“原欲”是核心内容。启蒙文学中“人”的母题总体上呈“原欲 +人智 +上帝”的结构框架 ,但侧重于“人智” ,“原欲”则以隐性形态存在着。人文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均因“人”的母题中“上帝”成分的存在而表现出对西方现代价值观的疏离与反叛。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 ,中国五四新文学...
-
作者:周弘(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2000年3月,欧盟首脑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欧盟发展新战略达成协议,强调要在发展知识经济的同时加大就业政策、经济改革和社会和谐的力度。这份后来被称为“里斯本战略”的欧盟世纪文件为欧盟在21世纪头10年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性目标:“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和最有活力的知识经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和更高程度的社会和谐。”
-
作者:沈坤荣(1);孙文杰(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 ,在这一过程中投资效率不断下降 ,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不高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持续性并不让人乐观。本文针对这一情况 ,从金融发展视角分析资本形成水平、投资效率、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以及由此产生的宏观经济波动 ,并运用中国 1 978— 2 0 0 2年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总体而言 ,90年代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增强 ,但金融体系对投资效率和储蓄转化效率的改善极其有限 ;作者认为 ,投资效率低下 ,进而全要素生产率 (TFP)不高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