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汀阳(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对于一个被公共化的共享概念,西方人权文化的历史背景不意味着解释的特权,既然人权被认为是普遍有效的概念,它就必须在理论上是开放的,在文化上不可以设限。天赋人权在理论合法性上的失败,特别表现为它所包含的自毁逻辑。人权制度只能以公正原则作为唯一最高原则去定义人权体系,人权就是每个人能够被公正对待的权利。预付人权理论认为,每个人生来就获得人类预付借贷给他的与任何他人相同的权利,人权虽然不劳而授,但绝非不劳而享,否则损害公正。一个人获得并接受了预付人权就意味着承诺了做人的责任,并且将以完成做人的责任来偿还所借贷的...
-
作者:钞晓鸿(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历史系
摘要:关于明清时期的水利社会及其变迁,学术界曾以所谓的水利共同体及其解体理论进行解释,并引起过热烈的讨论;其中明末清初地权集中被作为水利共同体解体的基本原因。本文结合田野考察、发掘民间文献,分析关中中部的渠堰灌溉及水利社会,对该理论进行若干辨析与反思,认为地权的相对分散也会出现共同体内部权利与义务的脱离,各地水利共同体的解体时间未必统一于明末清初时期。
-
作者:张曙光(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摘要:多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由于存在着重视马克思哲学的“现实性”而轻视“超越性”的思想倾向和研究要求,也产生了一定的浅表化问题。这非但未能对现实实践及其观念中的物化和短期化问题给予清醒的反思和深入的剖析,反而起到了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在指出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或不足之后,对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和方法论的含义及其统一,从人的存在的历史性角度做出了诠释,突出地强调了无论对于我们的理论研究还是现实实践而言,都应确立一种富有张力的思想和一种长远的眼光。
-
作者:张伯伟(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摘要:唐代文学批评的价值何在、地位如何,学术界至今仍莫衷一是,亟待从总体上予以说明并作出切实的分析。唐代诗学的特点在于“规范”,而“规范诗学”的要义在“怎么写”,因而唐代诗学完成了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变,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
作者:董之林(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以西方启蒙话语为标志的文学史观念,基本否定了“十七年”文学,赵树理小说是其中典型的例子。这种元叙述并非始于八十年代,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革命文学内部就表现出知识等级化倾向。赵树理坚持传统的文艺形式,以顽强的艺术个性开拓了传播五四新文化的文学途径。从抗日战争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的小说既表现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在时代与社会的总体结构中被结构化地建立起来,由此突显出文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边缘性体验及其特点。重新阐释大众化时代所产生的这种文学形态,解释它对接受的传统定位,以及在尊重本土接受基础上多元的艺术取...
-
作者:杨国荣(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对名与言的考察,构成了《庄子》哲学的重要方面。以名实之辩为背景,名与言的考察既涉及语言形式与涵义的关系,也指向概念与对象的关系。与名实之辩相关的是言意之辩,后者所指向的,是言与意的关系。同时,对《庄子》而言,名言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对存在的“分”和“别”,“道”作为存在的普遍原理,则以“齐”与“通”为内在品格,后者使道与名言呈现内在的距离和张力。“道”能否以名言来把握?是否存在非一般名言的把握方式?以上述问题为对象,《庄子》进一步展开了道与言之辩。对名与实、言与意、道与言等关系的辨析,既展示了《庄子》的多重理论...
-
作者:胡一帆(1);宋敏(2);郑红亮(3)
作者单位:(1)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2)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使用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所有制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该数据是由世界银行在1996—2001年间对中国5城市6部门700多家公司进行调查后得到的统计数据。研究发现:(1)私有股份和外资所有股份对公司生产率较国有股份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在私有股份中,法人股和高管及其雇员持股能够有效促进公司生产率,而外部人持股则不能。(2)在国有股中,法人股和地方政府持股与公司生产率具有负相关性,而中央政府以及省级政府持股对公司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3)在法人股中,只有私有法人股和公司生产率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
-
作者:王少平(1);杨继生(2)
作者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河南财经学院经济学系
摘要:本文以我国工业12个主要行业为横截单元、以各行业1985—2002年的时序数据组成综列数据,建立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的综列协整模型,通过综列单位根和综列协整检验以及完全修正的OLS估计,研究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的综列协整关系,并基于综列误差校正模型考察短期动态调整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短期调整效应。基于这一结论所揭示的各行业能源消费的长期和短期特征,本文讨论了我国工业能源的长期战略和短期政策。
-
作者:曾湘泉(1);于泳(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可变参数的假设,构建包含自然失业率变动过程和菲利普斯曲线关系的状态空间模型,应用Kalman滤波方法,估算出了1992—2004年随时间变动的自然失业率曲线。实证结果显示,自1992年以来,中国具有不断升高的自然失业率,并在2002年达到最大值;其后,自然失业率一直在4.8%—5.6%的范围内波动,相对稳定。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自然失业率的上升作出了解释,结构转变的加快和青年就业问题的突出为其主要原因。
-
作者:王祖祥(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提出利用中国的《统计年鉴》发布的收入分配分组数据估计基尼系数的方法,并对中国中部六省的基尼系数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农村与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不大,但城乡加总的基尼系数都很大,这说明决定各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关键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目前正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正面临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但目前该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已经有了较高的起点,因此该问题的动向应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