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康之(1,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从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状态向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状态转变的过程中,致使社会生活和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冲击。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已经实现了组织化的社会,一切社会生活和活动都是通过组织展开的。然而,我们正在使用和已经习惯了的官僚制组织却是在社会的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建构起来的,显然不再能够适应于我们在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开展社会生活和活动的需要,以至于我们必须去构想新型的组织,以求实现对官僚制组织的替代。这种新型的组织即合作制组织。合作制...
-
作者:赵思渊(1);刘志伟(1)
作者单位:(1)不详
摘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和理解明清时期的土地制度,首先应当强调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在马克思那里,土地所有权的本质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非人如何控制土地或“谁”控制土地的问题。《资本论》指出:“人对他周围的自然界的所有权,就总是事先通过他作为公社、家庭、氏族等等的成员的存在,通过他与其他人的关系间接地表现出来。”①马克思所讨论的人与人的关系内涵十分丰富,他至少在四个层面上讨论人与人的关系之中的土地所有权。
-
作者:周国林(1)
作者单位:(1)不详
摘要:在两汉大一统局面维持四百来年后,历史进入到南北纷争割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政权所辖区域经济环境差异大,施行的政策各有不同,加之传世资料有限,该时期的土地制度很难一一展现。不过,只要我们把该时期的社会“当做以对抗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来考察”,①抓住主要劳动者和土地所有权这两条线索,并兼顾土地与赋税的关系,该时期土地制度演变的基本轨迹并不难把握。以下依时代顺序,讨论两个问题。
-
作者:徐朝阳(1);张斌(2)
作者单位:(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100029;(2)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100732
摘要:中国正处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但服务业仍存在各种因素造成的供给抑制现象。构建包含这两个特征的结构转型模型,可以证明这两个特征的结合将造成供求错配、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等问题,使得经济增速低于潜在水平。基于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的分析表明,逐步消除服务业供给抑制现象,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实施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总需求管理政策,推动积极财政政策从支持生产为主向支持消费为主转变,不仅可以有效扩展内需,提高经济增速,而且不会危及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性。
-
作者:杨延超(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自提出比特币概念至今,数字货币已被广泛应用。数字货币是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支持,具有去中心化、可编程性、以密码学原理实现安全验证等特征。关于数字货币的法律属性,总体上有非货币财产说和货币说,其中非货币财产说又有商品说、证券说、数据说等学说。具有代表性的商品说、证券说、数据说等均具有无法逾越的理论困局和现实障碍。回归货币的本质,其作为普遍认可的记账符号,国家或私人银行发行仅是构建货币信用的手段,而非必要条件。相比较传统货币,数字货币正是依赖区块链技术,完成了去中心化的货币信用构建。如此,在数字货币货币说的...
-
作者:洪汉鼎(1)
作者单位:(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从具有漫长历史和经验的中国经学这一经典注释路径出发,吸收当代西方诠释学的优秀资源,以构建一种普遍性的经典诠释学为题,阐明诠释学作为沟通中外古今思想之桥梁,是开拓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创建普遍性的经典诠释学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理论工程,既要深入理解西方诠释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哲学诠释学理论,特别是全面掌握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和理论及当代的发展,又要全面整理中国经学的漫长经验与历史及其训诂学、考证学、文字学、文献学、注释学等学问。我们提倡以经学的现代化作为出发点,建立一门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经学又高于西...
-
作者:王跃生(1,2)
作者单位:(1)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摘要:中国当代家庭形态的"现代"趋向显著,但亲子关系中的"传统"行为仍很浓厚,既有家庭概念难以表达亲子"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生活实践和互动状态。直系组家庭概念将直系存世成员所组成的家庭、家户整合为一个新的亲属组织,把形式上分异、独立的家庭、家户有机地融入一个既"虚"又"实"的关系家庭中。直系组家庭还是一种将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结合起来分析当代家庭及其关系的新方法,由此可获得更为丰富的存世直系成员居住方式、代际关系信息。借助2015年5省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调查数据,以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为考察本位,从夫系、妇系双系角...
-
作者:王光东(1);丁琪(2)
作者单位:(1)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200235;(2)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天津300191
摘要:生态文学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它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深入探寻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整体利益价值观"是生态文学的思想之魂,新世纪以来中国生态小说主要有反思批判、生态理想、生命伦理等叙事维度,这与中西生态文化思想资源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及审美元素在生态文学建构和生态理想书写中发挥了结构性功能,它凝聚了多元并融汇了古今。当下我国的生态小说创作和研究应警惕概念化、简单化、审美性弱化等倾向,深刻理解"生命共同体"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创造性的文...
-
作者:陈广思(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概念具有两重重要的规定:在抽象形式上它由特定的生产要素以结构的方式组合而成(要素结构);在历史内容上它蕴含着用以支配直接劳动者的经济支配权力和超经济支配权力,它们在不同所有制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不同(权力结构)。所有制的双重结构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方法论,在解释所有制的过渡问题时,它避免了对马克思的结构性分析法的抽象运用,能够借助经济支配权力和超经济支配权力的多重辩证组合来解释所有制的历史转换;揭示历史唯物主义若干基本命题在解释不同历史过程时的具体性和在适用条件上的特殊性,发挥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