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恒(1,2);李文硕(1)
作者单位:(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2)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200234
摘要:20世纪中期以后,发达经济体的中心城市普遍经历了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双重转型:经济结构的去工业化即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城市经济的支柱,以及空间结构的大都市区即涵括中心城市与郊区的大都市区取代城市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城市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陷入困境,城市危机深刻而严峻,一度被学术界认为难以挽回;但中心城市在大都市区内的核心地位并未丧失,并且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呈现复兴势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新的特征。但中心城市的复兴并非一帆风顺,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
-
作者:曾向红(1,2)
作者单位:(1)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兰州730000
摘要:恐怖主义的全球治理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取决于国际社会能否形成完备和高效的治理机制。目前,针对恐怖主义的全球治理至少存在霸权治理、国际组织治理、混合型治理、大国协调治理四种主要机制。上述机制为应对和打击恐怖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仍存在一定不足。从治理主体需要遵循后果性逻辑、适当性逻辑、情感逻辑与积习逻辑开展恐怖主义治理活动这一判断出发,可对恐怖主义的全球治理机制进行初步评估。目前,现有治理机制主要是基于后果性逻辑的思维反恐,只是部分落实了适当性逻辑的反恐精神,尚未系统贯彻基于情感和积习逻辑的反恐措...
-
作者:朱勇(1,2)
作者单位:(1)"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88;(2)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北京100088
摘要:中国古代社会崇尚人文精神,在国家治理中坚持以人类自身的力量与智慧,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同时期的其他一些国家,则通过法律与宗教的结合使法律获得正当性、权威性乃至神圣性。基于人文精神形成的道德法律结合,在中国古代官吏制约、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取得突出成效。这一治理模式维护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与文化绵延,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人文情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法律借助于道德,获得自身的正当性,并通过对于道德的依附而发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对于中国传统法律本身产生诸多重大影响。
-
作者:黄群慧(1);黄阳华(1);贺俊(1);江飞涛(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836
摘要:东亚高收入经济体在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后,制造业实际占比和全要素生产率都保持长期增长。这些典型事实与经典发展经济学推崇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理论内涵高度一致。中国进入中上等收入阶段后,制造业实际占比和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下降,在理论和经验上都出现了"过早去工业化"的倾向,加大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中国当前工业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
作者:夏柱智(1);贺雪峰(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武汉430072
摘要:随着工业化迅速发展与城乡体制持续改革,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内涵和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在获得自由进城就业和居住权利的同时,继续在农村享有获得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身份。农民作为"能动的主体"嵌入中国式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这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再生产的一般方式。在这种家庭再生产过程中,农民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通过代际接力方式快速城市化,农村社会也保持了有序分化和稳定,避免了发展中大国普遍出现的"贫民窟"及由此引发的政治社会动荡,形成独具中国特色和优势的渐进城镇化。从比较的角度,城镇...
-
作者:何干强(1)
作者单位:(1)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京210046
摘要:马克思论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无论是社会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都是结合货币流回规律进行的。社会再生产的实现,要求社会总产品的产品价值构成,必须形成两大部类之间的一定组合比例关系;全社会用于固定资本实物更新的货币量和体现折旧基金的商品量必须平衡,以及相应的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必须平衡;两大部类在扩大再生产中为追加不变资本和追加可变资本所进行的货币积累和实际积累,也必须平衡;而货币流回规律则是社会再生产的实现在流通领域的表现。这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
作者:王尧
摘要:中国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想象与实践,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换。考察中国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妨说,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是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不断建立“文化自信”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文化自信”,深刻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
作者:李建军
摘要:小说是一个由人构成的世界。即便一部纯然寓言化和象征化的小说,最终也指向对人的表现。所以,一部没有人的小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没有成功地塑造出人的形象,也就算不得真正完美的小说。
-
作者:陈剑晖
摘要:中国当代文学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这时期的文学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明显不足。与现代文学相比,当代文学给人的印象是“无根”,不少作品既缺乏深邃博大的思想,缺乏社会时代担当和理想的文化生命人格.
-
作者:胡税根(1);翁列恩(2)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杭州310058;(2)中国计量大学公共事务系,副教授杭州310018
摘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已然成为当前治理变革的一项重点议题。因此,在新的政府治理体系内嵌入权力规制分析框架,不仅有助于在政治权力视阈内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也有助于在公共治理视角下探索权力规范运行机制,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基于规制理论视角,通过探讨确权规制、用权规制、评权规制和督权规制等政府权力规制的治理框架,设计规范权力运行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可以构建公权力的有效制约和控制机制、推动权力规制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权力在法治框架内的规范运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