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石佑启(1);杨治坤(1)
作者单位:(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广州510420
摘要:中国政府治理包括自治和共治两个维度。从政府管理迈向政府治理的过程,也是从法制政府走向法治政府的同步过程。政府治理与法治存在根本保证、治道框架、内在价值、外在形式、目标追求、建设路径上的契合,为实现政府治理的法治化奠定了基础。政府治理的多元主体结构、规则多元、过程交互、方式多样以及纠纷复合性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回应政府治理的法治需求,应推进政府职能定位及其权力配置的法定化,拓展行政主体类型并完善行政组织法,丰富法的渊源并以共识性规则改造支配性规则,以交互性为指针完善行政程序制度,规范多样化的行政行...
-
作者:黎杨全(1)
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重庆400715
摘要:在世界网络文学的大背景下,探讨中国网络文学的新质,是一项重要而急切的工作。这需要从中国网络文学的特殊性,即由印刷媒体向网络媒体转型中,寻求其所处的"中间路径",揭示它在商业化、大众化外表下折射的网络时代之生存体验与文学想象。中国网络文学从现代人与连线世界的日常互动,网络的界面穿越、"线上"与"线下"世界的时空区分,以及虚拟性与交互性中获得想象灵感,并隐喻性呈现出现代人与网络的共生与伴随关系、虚拟主体的间性、网络生活的"重置"体验及其精神症候。中国网络文学表现了网络社会来临后的社会、文化与文学走向与变迁,这构成...
-
作者:韩东育(1)
作者单位:(1)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长春130024
摘要:市场宽松与财政紧缩呈显为十七世纪以降日本幕藩经济的更迭起伏曲线。前者以扩大消费为主导,后者以增收节支为指标。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幕藩体制下,两者均具有维持社会稳定的正当性意义。但是,当二者间的平衡感被其中一方的极致走向打破时,这两大正当性便构成了事实与价值上的悖论。作为这一悖论的典型体现,天保改革试图改变过度经济开放和商业垄断所造成的四民失序、商富国贫和奢靡腐败等一系列做法,原不失幕藩语境下的正当性。然而,当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的政策去不择手段地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等做法步入绝境时,幕藩内部所固有...
-
作者:黄少安;陈言(1);李睿(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讲师济南250100
摘要:公共福利支出具有易升不易降的刚性特征。在包含政府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引入福利刚性,分析公共支出结构和福利刚性对经济增长和家庭效用的影响。结果发现:福利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非单调关系,因国别差异,二者关系为负向或倒U型。较强的福利刚性会降低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和家庭效用。依据计算的最优公共福利支出规模,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中人口大国,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公共福利支出应谨防落入"福利陷阱"。
-
作者:韩庆祥(1);陈曙光(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党校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就是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①这里的“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明确界定,既讲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从何处走来、现在何处、走向何处”;
-
作者:邓骏捷(1)
作者单位:(1)澳门大学中文系
摘要:西汉刘歆《七略》创立的"诸子出于王官"说,今见于《汉书·艺文志》。通过辨析"诸子出于王官"说与《周礼》所载王官的关系,并考察《七略》的内容,可知其为《七略》学术史观"学术出于王官"论的主要支柱。这是刘歆藉先秦典籍传承制度联系王官之学与西汉学术文化所建立的古今学术源流体系。而"诸子出于王官"说的"以经观子"批评方式,以及"融子入经"的理论意图,则是对西汉儒家经学吸收融会周秦诸子百家之历史趋势的建构性解释。"诸子出于王官"说是刘歆站在经学立场统摄诸子的理论表述,旨在强化汉朝五经官学的权威性,充分反映学术大一统下的汉家...
-
作者:冯颜利;段忠桥;吴忠民
摘要:在正义理论的思想光谱中,“马克思与正义”问题居于研究的聚焦点。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思想逻辑对西方正义观念的解蔽与重大变革,为人类正义问题的破解和正义事业的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全面把握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研究员冯颜利认为,正义根源于实践,必然体现一定阶级利益的正义原则和应然状态的现实逻辑和理想逻辑的统一。在唯物史观...
-
作者:吴忠民
摘要:所谓社会公正,是指给每个人所应得,亦即社会成员应当“得其所应得”。①对现代社会而言,社会公正极为重要,不可或缺。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制度安排的基本价值理念依据,改革发展应当“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②由此,准确理解并推进社会公正,必然成为事关基本制度安排与重要政策制定的重大议题。
-
作者:段忠桥
摘要:在20世纪70—80年代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与正义”那场大讨论中提出的著名命题——“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我们且称之为“伍德命题”),①不仅在英美学界引起激烈争论,而且对我国学者当下的研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从伍德的相关论著出发,全面准确地把握此命题,并对其做出有说服力的回应,对于推进我国学者对马克思正义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尹文耀(1);李芬(1);姚引妹(1);颜卉(2)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杭州310012;(2)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上海200444
摘要: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广义高龄化进程,主要表现为整个人口系统具有不同社会经济意义的各大年龄组人口中低龄组人口占比下降,高龄组人口占比升高。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未能改变这一大趋势。高龄化前期阶段(2011—2060)是广义高龄化高速发展阶段,有多个高龄化速度高峰,各大年龄组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和内部结构也将处于波动震荡之中。从广义高龄化角度看,中国未来主要蕴藏着四大系统性人口红利,面临着四大系统性人口风险。高龄化前期是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最重要时期,社会如能适应这种以高龄化为取向的大趋势,将会赢得长期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