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春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中国40年的发展经验已成为世界学术界乃至政策界的思考热点,并向我们提出了理论挑战。以中国农村发展和减贫奇迹为例,从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三个方面探索中国农村发展和减贫奇迹的内在原因。发展型国家理论把社会文化主体性仅作为国家发挥作用的辅助角色,忽视了社会文化主体性的独立性和关键性作用;"农民理性扩张论"强调农民主体性的价值,忽视了农民主体性只是社会文化主体性的一部分,而不能代表全部。社会文化主体性体现为家庭和家族、拟家族化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及区域社会四个相互关联与支撑的方面。社会文化主体性在过去40年对中...
-
作者:张文显(1)
作者单位:(1)不详
摘要: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方位,本文以回观过去、审视当下、面向未来的三重视野,反思中国法学的历史经验,把脉中国法学的时代课题,展望中国法学的发展趋势。
-
作者:杨光斌(1)
作者单位:(1)不详
摘要:作为专注于共同体善业的政治学是时代性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政治学。在政治学说史中,总是有各种冠以“新政治学”、“新政治学科”之说,其实就是为了回答时代性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如何回应时代性问题?政治学又有观念学的特性,无论是政治实践者还是著书立说者,都不是“自然人”,脑海中都已经形成特定的观念,因此,时代性政治学总是免不了观念之争乃至政治理论争论。但是,时代性和观念性的政治学,说到底是为了解决“在地性”问题。这其实是政治学的“主体性”身份,这就离不开本国本地的社会条件而形成政策方案或者建构政治理论,这是...
-
作者:谢伏瞻(1)
作者单位:(1)不详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伴随着人民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中国实际,紧扣时代主题,在艰辛探索中不断开拓进取,以丰硕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学理依据和智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新的大发展机遇。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社科界积极以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
-
作者:陆益龙(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摘要:发生在G省的一起普通乡村邻里纠纷,在基层社区未得到有效调解,之后经历了镇法庭的一审判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和再审、省高检的抗诉和省高院终审判决,几乎用尽所有司法程序却并未解决纷争问题。这一民间纠纷解决过程折射出在乡村礼治机制和法治机制双失灵的条件下,民间纠纷会出现纠纷解决过程、目标和法律运用方式等方面的异化。乡村民间纠纷的异化体现出乡村社会法律性的二重性,亦即法律与乡村的距离虽越来越近,人们“依法纷争”越来越多,但民间纠纷也越来越难化解。应对乡村社会民间纠纷异化问题,可能需要从纠纷管理向纠纷治理、从...
-
作者:吴晓明(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唯物史观根本的阐释原则是:史无前例地把社会历史过程的本质性,从思想、观念、精神的领域,移入到人们现实生活的领域,并因而将观念世界的统治地位揭示为意识形态的神话学。不仅如此,唯物史观的阐释原则同时诉诸真正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因为在唯物主义的阐释原则还未能在哲学上把握住社会性和历史性之时,它就根本无法通过社会历史的广大区域,它也根本不可能就此构成真正唯物主义的观点。这里表现出唯物史观阐释原则的本质特征,也展现出它同黑格尔哲学所具有的本质联系。然而,唯物史观的普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滞留于原则或原理的表面,即使在...
-
作者:吕炜(1);周佳音(1);陆毅(2)
作者单位:(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大连116025;(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在这一新的历史时点,仅从地方政府视角探讨中国未来发展路径已出现较大不适应性。从中央政府角度出发,通过挖掘央地财政博弈过程以观察中央财政改革目标如何通过其顶层设计而逐步实现,并以地方债发还方式改革作为典型案例,使用倍差法对中央政府顶层设计的过程及其效果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对地方政府行为的观察和判断,适时调整赋权方式,最终推动了改革目标的实现。这为理解改革开放后的央地财政博弈,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
作者:张泽涛(1)
作者单位:(1)广州大学法学院
摘要:我国公安机关肩负刑事侦查权与行政权的双重权能。在公安司法实践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公安侦查权与行政权交错适用的现象,既有公安行政权替代侦查权的现象,也有刑事侦查权替代公安行政权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在我国存在,也在其他国家存在。违法和犯罪二元一体的追究模式,治安案件与刑事案件的划分方式,行政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宽松严苛的差异,导致了公安侦查权与行政权的交错。区分公安侦查权与行政权是二者衔接的前提,既是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需要,也是完善公安机关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的需要。区分公安侦查权与行政权的法...
-
作者:李飞跃(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诗词曲辨体的格律、歌唱与曲调等标准,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歌诗的构成要素、形态特征与文体观念。"曲—词—诗"由艺到文、由俗到雅的文体推尊,"诗—词—曲"由文到艺、由简到繁的文体进化,遮蔽了更为丰富多样的文艺景观。我们应当根据诗词曲同源这一基本历史事实打通诗词曲之间的文体区隔,反思文本生成的历史,重视诗词曲的综合艺术特征,将它们视为歌诗的不同艺术形态与历史形态,辩证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并由此重新思考戏曲、小说等文体的发生与特征。借助歌辞、艺术的研究视角,可以在整体性和长时段视域中促进相关史论命题的重释和文...
-
作者:周雪光(1)
作者单位:(1)不详
摘要:美国社会学家、史学家蒂利曾写道:“没有历史的社会学就像是好莱坞道具,有着壮观的布景,甚至可能有出色的景象,但在这些景象背后空空如也,没有人物、没有内容。”在大力倡导交叉学科的学术潮流中,社会科学和史学间存在的互动、互补、互利关系似乎已经无人质疑。这种关系的两层意义也很直观:其一,现实与历史有着连续性关系,欲认识现实需把握其历史上的来龙去脉。其二,史学和社会科学各自发展起来的研究思路、分析概念和知识积累于对方领域有触类旁通之用,如历史社会学、经济史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所显示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