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贾海生(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摘要:册命与赐服相将是西周时期践行过的礼制。传世文献与铜器铭文所载命服,名异实同。服有等差,系于爵位,芾色多变,关乎命数。王朝为保证命与服相携相宜,须设置专司衣裳芾舄之政的职官。《周礼》中涉及赐服制度之职官、职掌的记载,或失于关照而使一政隶于不同职官,或失于察变而使晚置职官间侧于初创职官系统中,或失于审核而乱宫内侍御官与朝廷治政官的界限,或失于概括而使一官之职不够具体。此类现象,皆是《周礼》将历史上创建、沿袭、增设、合并、改造、废弃的职官同时呈现的结果。
-
作者:杨姿(1)
作者单位:(1)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现代中国作家对器物的收藏是一种自觉的文化行为,其中包含着个体对万物齐一观念的沿袭与转化,以及作家群体对域外文明输入的辩证思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精神和唯物思潮影响下,现代作家通过翻新历史旧物重建识物谱系,借镜舶来异物重构文化格局,赋值现实之物确立新的收藏逻辑,逐步实现中国传统识物意识的现代转变。现代作家对物性与藏性的认识、表述与传播,为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现代作家以物为师的意义解读,能够打破以人为轴心的文学局限,发掘器物承载的道法规律,深化文学史和文化史中的物性论。
-
作者:刘庆柱(1,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2)郑州大学,郑州450001
摘要: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五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已有不同地区形成各自的早期神权、王权模式为主的不同“文明”,但是它们之中在此后代代相传的“文明”则是始于中原龙山文化及其后继者的夏商周、秦汉至元明清王朝的“王权”与“皇权”模式国家。这从中华的“国家”、“国民”与“国土”的五千年来基本一脉相承可以说明;从作为“国家文化”(或“大传统”)的都城、帝王陵墓、礼制建筑与礼器、文字的“五千年”沿袭发展可以佐证;从都城的“求中”、“一门三道”、“大朝正殿居中”与“左祖右社”...
-
作者:谢富胜(1,2);吴越(1);王生升(3)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北京100872;(3)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作为适应数字技术体系的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新组织形式,平台经济依靠高效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发达的算力以及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算法所支持的数字平台,跨时空跨国界跨部门地集成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活动,大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在平台经济中,数字平台的技术特性及资本对平台的垄断,塑造了动态不完全竞争格局,基于数字平台的劳动组织新形式导致不稳定的就业和工资,使资本积累的逻辑渗入劳动力再生产过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平台经济仍然无法克服资本积累规律揭示的内在矛盾。
-
-
作者:范涌峰(1,2);宋乃庆(3,4)
作者单位:(1)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2)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3)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4)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摘要:在教育大数据时代,如何充分挖掘大数据对于教育实践、决策、评估与研究的价值及规避大数据风险,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教育测评模型通过对教育现象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刻画和价值判断,使人们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关键有效的信息,将“大数据”变成“小数据”。它是大数据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工具,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有力支撑,也是教育研究科学化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测评模型的构建范式是教育测评模型构建的一整套规范,是教育测评模型构建的方法论依据,其主要内容是:确定教育测评模型构建的价值取向,明确教育测评...
-
作者:石佑启(1);陈可翔(2)
作者单位:(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广州510420;(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430073
摘要:治理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契合大湾区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大湾区治理创新的实现有赖于法治功用的发挥与法治进程的推进。法治是大湾区治理创新的逻辑前提、基本保障、关键动能、实现路径。同时,治理创新的阶段性、治理规则的创新适用、治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治理纠纷的复杂多样性对大湾区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回应大湾区治理创新的法治需求,应立足于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推动法治建设的同步展开;拓展法律规范体系并实现软法与硬法的衔接适用;构建多元共治的法律治理模式,包含治理结构法定化、治理方式规范化、程序制度塑造...
-
作者:项久雨(1,2)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新时代美好生活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命题,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独创性而展开的。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美好生活"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样态,当然,这种新的生活样态与新的发展理念也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立足于生活样态的转变,因此两者的内在旨趣是高度关联的;另一方面,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又会在实践层面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构建,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起到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因此,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理解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革命性意义,就必须内在地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多种样...
-
作者:杨立华(1,2);陈一帆(3);周志忍(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2)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北京10087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191
摘要:冲突是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共同研究的中心课题,但既有的经典理论主要诞生在西方,不仅缺乏本土性,也未能提供理解中国群体冲突的系统框架。在重新梳理经典群体冲突理论的基础上,或可提出基于"控制-反抗"逻辑的"公共均衡与非均衡"新理论,并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验证该理论。新理论阐述了群体冲突产生和解决的基本逻辑,可同时解释冲突发生和不发生,又能用统一的公式描述冲突动态演变的全过程,为理解和解决中国群体冲突提供了新框架。新理论认为群体冲突是不同事件主体在旧公共均衡被打破的情况下重构新公共均衡的过程。公共...
-
作者:王少平(1);赵钊(1)
作者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现代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针对我国资本市场2015年的运行与证监部门的护盘干预,使用GSADF和BSADF泡沫检验,对我国沪深300指数及其10个一级行业指数进行泡沫检验,确定泡沫起止时间及其微观结构,发现市场泡沫与行业泡沫的引导关系,由此识别突出的风险点,并进行系列反事实仿真分析,提出化解突出风险点的实时监管建议。这一结果系首次以反事实仿真的证据,回应国际金融界对中国股市护盘干预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