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钱江洪(1);张杰(1);杨善华(1);张伦(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1986年共青团中央研究室和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在十八个大中城市进行青年结婚消费的问卷调查。本文作者参与了这项工作,并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对青年结婚消费作了分析研究。文章从结婚费用、婚礼形式、结婚住房等方面考察了结婚消费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解释结婚消费的文化模型并对结婚消费的历史转变作了理论上的探讨。指出了结婚消费和仪式作为一种文化表现,是受着一定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其正常和合理的部分,同时也存在消极和落后的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和社会文化的变迁,结婚费用直线上升,超出一般家庭负担能力,这些不合理...
-
作者:艾晓明(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1927年——1928年中国的"革命文学"论争,与二十年代初期的苏俄文艺论战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俄文艺论战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入手,考察了它在中国"革命文学"论争酝酿期所起的作用;进而探讨了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展开论争的基本问题,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主张及其与苏俄文艺论战中不同派别的联系和区别。文中还对中苏两国各自的文艺论战的过程和结局的异同作了历史的比较,并初步探讨了在苏俄文艺论战的影响下,中国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在中国左翼文艺思潮的形成及发展中的意义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全文共四节,本期发表二节,余待续。
-
作者:蓝永蔚(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1972年4月,《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同时出土,为《孙子兵法》确系孙武所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本文从军事史的角度,联系《孙子兵法》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和阶级状况,对它的时代特征与版本源流作了进一步的考辨。就思想倾向而言,《孙子兵法》曾被目为诈变权术之宗,"为不仁之学"。作者认为,"仁"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孔子的仁学有相通之处,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作为《孙子兵法》哲学思想基础之一的"五行说",也具有春秋时代的特点。就战略思想而言,它所阐发的同政略融为一体的战略概念,它所提出的速决的进攻...
-
作者:卢兴基(1)
作者单位:(1)《文学遗产》杂志副主编
摘要:《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部承先启后的重要作品,但是长期以来对它的评价较低。大量的性描写是妨碍它获得声誉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认识的偏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至今,人们只是承认它不过在客观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腐朽。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作品具体的描写进行分析以后,提出:《金瓶梅》是一部具有崭新意义的古典小说。它的主人公西门庆是16世纪中叶我国封建末世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一个新兴商人。作品的主题不在暴露封建黑暗,而在于通过这个新兴商人及其家庭的兴衰,他的广泛的社会网络和私生活,以及他如何暴发致富,又是...
-
作者:陈国恒(1)
作者单位:(1)山东海洋学院社会科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目前存在的短期行为,本质上是一个利益问题。可以在不改变全民所有制的性质的前提下,通过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首先是分配关系,建立起一种自动控制调节的利益机制。办法是根据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对企业净收入的分配,形成企业净收入分配体系;再依靠这种净收入分配体系形成的利益机制,使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利益关系得到全面的自动控制调节,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短期行为并使之合理化。
-
作者:王鹏令
摘要:一认识的主体性问题,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哲学问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十年前的中国哲学界,对这些问题并没有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平心而论,那时的中国哲学家们,对这些问题不了解的多,采取绝对否弃态度的多,而很少进行严肃认真的分析并给予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
作者:赵复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借助西方社会科学家对他们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研究,从政治体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西方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实质。作者指出,西方学者认为,民主没有一套可供出口的理论。正当西方思想界日益怀疑他们自己的民主制度的真实性时,中国却有人以引进西方的国家制度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理想。对此,西方学者好象预先就提出了不同意见。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以个人为中心,但激烈的资本主义竞争又使个人成功的前景黯淡。在工作中感到紧张压力的人往往遁入私人生活的避风港中寻求刺激,造成人际关系的隔离与疏远,产生心理上的苦闷与...
-
作者:周原冰
摘要:编辑同志: 来信收到。伟合同志在书评中对拙著所作批评部分,我虽看过初稿,但他寄还贵刊的修改稿则我未曾看过。目前我还不想作一详细答辩,一方面是觉得拙著出版才半年,虽有十余篇书评,而能够坦率作出这样批评的,这还是第一篇,真是得来不易,还是让读者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去加以鉴别的好;另一方面是因为要真正对这些问题详加剖析,需有较长时间,而我目前尚无此精力。从总的方面说。
-
作者:阎崇年
摘要: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内容宏富,卷帙浩繁。保存至今的地方志有九千余种,十余万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这些志书,记载着我国各行政区域的自然、地理、天文、水利、矿藏、灾害、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民族、宗教、古迹、民俗等大量资料,是中国的地方百科全书。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庋藏分散,查阅不便,迫切需要一部完整而系统的、准确而简明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问世。 1975年,北京天文台受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文物局的委托,组成由科研、高校和图书馆等单位参加的"中国天文史料普查整编组"。这个组普查了全国地方志和二十四...
-
作者:韩志国
摘要:以往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都是孤立地、静止地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井且偏重于单纯地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规律,忽视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问题的研究。这固然有其历史的、认识的和经济的原因。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推进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已经作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摆在了经济理论工作者的面前。《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以下简称《机制》),就是适应这样的客观要求而著述的。它的问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在认识上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