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葛晓音;陈贻焮
摘要:晓音同志的《八代诗史》,是一部探索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代(兼及北朝)诗歌嬗变轨迹及其规律的分体断代文学史。自清末王闿运编《八代诗选》以来,这还是第一部以这一时期各体诗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我认为,八代诗开唐诗的先河,它在主题、题材、体裁、构思和表现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富有开创性,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且这一时期不少优秀的作家作品本身就已取得了为后世所难以企及的成就。因此,研究这段诗歌史,对了解我国古典诗歌具有追本溯源的重要意义。
-
作者:韩立群;尚剑
摘要:韩立群同志曾是《鲁迅生平史料汇编》的副主编,他的治学之道,既朴陋而又有精巧之处,处处显露着他们那一代人生命运作与学术追求上的忧乐与艰辛,其新作《郭沫若历史剧创作论》则是这种学术品质的体现;该书无序无跋,第一笔既下便是破题——"回到郭沫若",可谓平淡之中而有神奇。在现代学人中,郭沫若是最难于把握的一个,这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博学和涉足领域之广(正如郭氏自谓"十个指头拿跳蚤"),而更在他自身的"多变"往往使研究陷入相对性和模糊性。因此,找到这种变化之后的一种相对恒定、相对明晰的"预设",便成为一种真正有价值的研究的理论开端...
-
作者:俞兆平;子系
摘要:海内外学者以往对闻一多的研究,大多偏向于其生平、政治思想或诗作评鉴,如梁实秋的《谈闻一多》、王康的《闻一多传》、苏联学者苏霍鲁科夫的《闻一多的生平和创作》等;近年来虽有一些学者的论著开始注重于闻一多文艺思想的研究,如刘烜的《闻一多评传》、时萌的《闻一多朱自清论》、美籍华人学者许芥昱的《闻一多》等,但象俞兆平同志的新著《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这样,系统地、集中地对闻一多的美学、文艺学思想进行研究,尚属首次。该书从美学思想历程、诗歌美学思想、
-
作者:沈铭贤;唐一得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的日益扩展,作为对科学进行反思的科学观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广泛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科学观就成为理论工作者,尤其是科学哲学研究工作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新科学观》的作者正是以这种使命感投于这方面的研究。他对科学史,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新成果作了相当详尽的考察和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科学观的基本构想。这一构想的新意在于:从整体上对当代科学技术进行反思和观照。就我见所及,象这种对当代科学技术作出全方位考察的专著,国内似乎还不曾有过。
-
作者:陈孟麟(1)
作者单位:(1)山东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从"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的定义,"实名"、"共名"、"别名"的新术语,辨"三惑"("以名乱名"、"以实乱名"、"以名乱实")三个方面论述了荀况逻辑思想对《墨辩》的发展。同时指出,荀况逻辑思想满足于概念论研究,没有深入探讨判断、推理的具体形式和规律,这种局限性是中国古代逻辑学说发端亍孔子的"正名"思想和荀况本人的政治实用主义倾向所致。
-
作者:郑欣森;张华
摘要:国民性改造问题,是鲁迅思想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基本问题。他早期从事于文学事业的动机和目的,就在于暴露和改造我国国民的劣根性。因此,关于国民性改造问题的研究,应是鲁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最早的鲁迅研究者就已经开始注意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例如许寿裳、周作人、沈雁冰等。他们都着重阐发了鲁迅的国民性改造的思想,指出他的杰作《阿Q正传》的主旨就在于揭露鞭挞国民劣根性。自此以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持续下来,但自反胡风、"反右"以后,"左"的思想逐渐泛滥到鲁迅研究领域,国民性思想的研究遂成为禁区。打倒"四人帮"之后,这方面的研究重...
-
作者:徐勇;王和
摘要:《尉缭子》为我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曾被前人誉为"不在孙武之下"。它初见录于《汉书·艺文志》。依据班固的分类,战国时期的兵家有"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个不同学派,而《尉缭子》是现存唯一的兵形势家著作。此书过去极受日本、朝鲜等国学者的重视,专著甚多;但国内学者则研究较少。近年以来,国内有数种诠释《尉缭子》的《注译》、《校注》之类著作相继问世,青年历史学家徐勇同志在此基础上撰著的《尉缭子浅说》一书,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尉缭子》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尉缭子》的著录和版本、《尉缭子》
-
作者:吕大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摘要:禁欲主义是宗教生活中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采用比较宗教研究方法,广泛收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各主要教派有关宗教禁欲主义的各种表现,概述了宗教禁欲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在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宗教禁欲主义最初产生于原始人的宗教禁忌,进入文明社会后又被宗教的二重世界论和灵魂与内体的二元论所发展和强化。文艺复兴以后,宗教禁欲主义受到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抵制和批判,但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宗教禁欲主义的历史作用和社会效果总的来说是消极的;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于培养人的伦理意识...
-
作者:段秋关(1)
作者单位:(1)西北政法学院
摘要:中国古代法律观与近现代"法治"之间是否具有内在联系,是取决于法律一词中是否含有权利或正义的观念,还是决定于法律概念在其形成过程中被注入的具体内容,本文持后一种看法。作者认为,仅仅以西方古代与权利、正义相联系的法律观念和"法治"学说来评价中国古代与宗法等级、君主专制相联系的观念和学说,从而得出中目古代法及法观念一无是处的结论,未免失之偏颇。文章提出,中国古代多样的法律形式和独特的法律观必然对中国近现代法治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强调中国法律和法律观的近代化。现代化既不能彻底脱离传统,也无法完全纳入西方模式,因而...
-
作者:王宁(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英语系
摘要:本文概述了西方20世纪文学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主流嬗变的过程及它们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影响与交化。作者认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在西方文学发展中各自具有着不同的时限、内涵。受社会历史的、文化的制约,它们之间是有显著差异和实质不同的。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由于以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基础的中国作家的主动接受使现代主义在中国已发生形变,后现代主义也只是以文化因子的成分存在于当今中国的文学创作中。它们没有也不会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