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宗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最近出版的莫世祥著《护法运动史》,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研究护法运动史的专著。它占有大量史料,客观而详尽地记述了护法运动的全过程,并且对其中的一些复杂现象和重要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论的说明。
-
作者:王永昌(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摘要:郭湛博士经过近十年的辛勤研究,拿出了自己扎扎实实的研究成果:《人活动的效率》(以下简称《效率》)。这是一本颇有特色的哲学著作。熟知非真知。"效率"这一字眼,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那么的热悉,特别是近十年多来,"
-
作者:郑绍增(1)
作者单位:(1)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摘要:本文以《资本论》1至4卷的有关论述为基本依据,对宋涛教授主编的《<资本论>辞典》中有关地租理论的若干辞条的释义,提出了商榷性意见。文章认为,《辞典》把虚假的社会价值视为转化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实体是正确的,但对量的表述却没有民映马克思对虚假社会价值范畴的补充论述。其实在考察总地租的场合,由于最坏的土地也要支付地租,土地产品因之提供了一个超额利润的增量,这部分增量同样是虚假的社会价值,同样构成级差地租。作者在深入考察了虚假的社会价值这一范畴的内涵及其量的规定性之后,对《辞典》中有关"虚假的社会价值"、"级差地租...
-
作者:王季思
摘要:柏良: 读到你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上的论文。你把悲剧起因归结为人类对欲望的不息追求,进而分"生存欲与爱欲"、"利益欲与权力欲"、"求知欲与审美欲"加以阐明,这就把悲剧起源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
-
作者:霍树生(1)
作者单位:(1)天津师范大学
摘要:关注、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逻辑,不仅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职责,而且是推动哲学研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途径。陈宴清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哲学》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书不仅视角新颖、思路开阔,而且逻辑严密、论理深刻。
-
作者:边金魁(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身存在和生活着的社会的认识。
-
作者:桑新民(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简称五育)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科学抽象方法,将五育划分为三个层次,认为德育、智育、美育属于心理发育层次,体育属于身心和谐发展的层次,劳动技术教育属于培养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层次。五育相互关联,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完整地、科学地认识五育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正确地贯彻教育方针,调整基础教育的目标模式、课程标准,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
作者:纪宝成(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商品流通渠道是商品向消费运动的载体,是商品在其形态变换中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流通环节的组织序列。在时间节约规律的作用下,直接、间接流通渠道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并在协调产需矛盾上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不过,多种形式的间接渠道由于它们固有的特点和优点,必然是主体渠道。文章指出,合理的商品购销差价是协调各渠道经济利益推动他们各司其职顺畅运作的主要杠杆。为了实现流通环节的协调运转和合理组合既要重视开通传统渠道,更应注重科学地组织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渠道系统。
-
作者:吴敬琏(1)
作者单位:(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认为,一切较为发展的商品经济都必定要靠市场机制来配置稀缺资源,因而现代商品经济必然是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是从运行方式的角度讲的,是指在这种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导向的,它与从运行状态的角度讲的计划经济并不处在同一层次上,任何把计划经济(按比例发展的经济)同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经济)看作互相排斥、有此无彼的观点都很难成立。当前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争论,并不是主张"纯粹的市场经济"与"纯粹的计划经济"之争,分歧的焦点,在于以行政(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还是由市场来配置资源。作者指出,...
-
作者:黄枬森(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和分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时代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运以及马哲史的历史和研究马哲史的意义等方面,对马哲史的一般问题作了原则说明。文中还在国内外哲学理论研究的广阔背景下概述了我国十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及研究中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