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中江(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由于出土简帛提供了重要的相关文献,因此结合传世文献重新认识古代中国的自然宇宙观的起源和基本形态不仅变得可能,而且迫切需要。古代中国的自然宇宙观在早期道家思想中就诞生了。作为宇宙生成论,它既描述了宇宙的原初状态,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宇宙生成模式;它对万物本性及其多样性的解释,是在"道"与"物"、"朴"与"器"、"一"与"多"、"道"与"德"等关系中展开的,"道"与"德"的关系只是其中之一;它以道"无为"和万物"自然"这一思维架构来说明宇宙和万物的良好秩序,可以从"道"的"弱作用力"和万物的"自然性"这一侧面加以重新把握;它以宇宙秩序来建...
-
作者:易德生(1)
作者单位:(1)湖北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武汉430077
摘要:铅同位素考古显示商朝众多的青铜器含异常铅。尝试用异常铅来追溯锡铅(锡铅铜)多金属矿,从而来追溯锡料产地是一条新的思路。江西或湖南的某些锡铅(锡铅铜)多金属矿含异常铅,显示两地与商朝的青铜矿料之间可能有密切联系。在排除中原地区有开采价值的锡矿之后,从铅同位素考古、历史矿产地理和考古学文化角度看,商王朝出土铜器所需锡料可能主要来自江西或湖南。商王朝的青铜原料运输路线可能有两条:一是北线,主要由中条山铜矿区(如垣曲一带)直接提供铜料;二是南线,主要从长江中游地区运输锡料及部分铜料,这可能就是远距离的、商王朝所谓的"...
-
作者:刘耀春(1)
作者单位:(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城市公社是意大利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中世纪晚期至文艺复兴时期(1000—1600),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城市公社逐渐从共和制演变为由领主及其家族统治的领主制。城市的权力空间也随之历经数次转变,从主教宫转向市政厅,再从市政厅转向领主的城堡—宫殿复合体。意大利城市政治体制与权力空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不同政权对权力空间进行了各自的营造,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其政治文化。
-
作者:吕忠梅
摘要:文明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状态,包括文明的理念、文明的制度、文明的运行三个部分。法治既是文明之果也是文明进步之因。
-
作者:万俊人
摘要: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五大战略方向,这种发展谋划在一百多年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尚属首次,意义非同小可。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报告用以刻画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词是—个充满诗意和想象的文学语词:“美丽中国”。只要我们深入解读报告文本的时代语境,就不难读出其中所蕴涵的当代哲学智慧与指向未来的政治行动意义。
-
作者:潘家华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我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不能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容量范围。地球资源环境容量是一定的,也就是说,生态供给是固定的,对生态的需求如果超出地球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生态的退化就不可避免,自然美就会受到破坏。
-
作者:王晓毅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建立节约的和公平的社会。一般意义上,节约意味着减少资源消耗,公平意味着在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水平的同时抑制一些群体的过度消费;从生态文明角度看,节约意味着建立与自然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多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公平意味着不同人群平等参与环境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决策与行动。
-
作者:王诗宗(1);宋程成(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杭州310027
摘要:在研究中国社会组织的特征方面,现存有结构性与能动性两种解释视角;两者虽然论点差异显著,却不约而同地混同了"独立性"与"自主性"概念。综合考察既有的理论成果,可知由单一的独立性、自主性概念难以生成对中国社会组织特征的较完备描述。基于结构与能动统一的理念,应用新制度理论晚近成就,可以发现中国社会组织之独特结构及实践,乃是组织对其所面对的"制度复杂性"的能动"回应";这种回应导致了中国社会组织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复杂且多样组合,并在总体上呈现"依附式自主"特征。同时,从制度逻辑出发,对中国社会组织进行多层次制度分析,将形成关...
-
作者:李安(1)
作者单位:(1)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作为相对独立存在的认知加工系统,直觉与"理性—分析"系统共同处理各种信息。直觉机制以自动化方式发挥先行的加工作用,在信息不充分和判断不确定情形中,为理性分析提供基础。在司法过程中,直觉通过获取法条、形成初始结论为法律推理提供前提,逻辑自动化型直觉还可以省略认知过程、快捷获得结论。但直觉可能产生偏差,导致结论偏离实际,所以要通过诉讼程序、司法管理等制度设计对直觉进行深度监控。理想的司法认知至少需直觉、检测与证立三道工序,对应发现结论、防范直觉偏差、修正不合理理由三个认知功能,完成为案件提供答案、保证客观性...
-
作者:邹逸麟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使今后的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仍然拥有一个美丽中国,应该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