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小盾(1)
作者单位:(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温州325035
摘要:古代东亚地区的文学,就其同汉字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体制文学或文言文学,民间文学或口头文学,俗文学或语体文学。后者既包括对汉语白话文学的记录,也包括用汉字及其变体记录的域外口语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曾经采用快速移植的方式进入域外,其代表品种就是在日本、越南、朝鲜半岛流传的敦煌文学。不过,域外俗文学主体是采用慢速受容方式建立起来的派生汉字文学,亦即用汉字变体记录的口语文学,比如日本的假名文学、越南的喃文文学、朝鲜半岛的乡札文学和谚文文学。这些文学既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又有深刻的共通性。它们的初始品种都是同仪式相关...
-
作者:倪玉平(1);徐毅(2);范鲁文·巴斯(3)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100084;(2)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桂林541001;(3)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经济与社会史系、国际社会史研究所
摘要: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从20世纪后期起,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根据不同的国际购买力平价计算,2010年前后,中国GDP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GDP第二大国。在此背景下,重新评价历史上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世界经济史上的地位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
作者:钱弘道(1);王朝霞(2)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杭州310008;(2)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杭州310023
摘要:近十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各种探索法治评估的实践。总结法治评估实践经验,分析法治评估实践存在问题,判断全国法治评估走向,提出建设性思路,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后,法治评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面临转型。法治评估转型的重点在于法治评估的正确定位、法治评估机制的创新、法治量化难题的破解和法治评估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的实现。科学的法治评估机制是评估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破解法治量化难题是科学评估的要害,法治评估经验...
-
作者:房绍坤(1);张洪波(1)
作者单位:(1)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烟台264005
摘要:溯及既往的民事法律侵害个人自由,使人不能依据法律而行动,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且近乎于人治,为现代法治国家所禁止;判断民事法律是否溯及既往,不能单纯以既得权受损害作为标准,也不能将法律对权利的限制纳入其中,其判断标准应当是行为和自然事实;民事法律在例外下可以溯及既往,对当事人有利的、矫治型的、以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为内容的民事法律也可以溯及既往;新创民事法律、未生效民事法律、援引规范与司法解释是否发生溯及既往问题需要区分情况认定。
-
作者:吴忠民(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北京100091
摘要:社会矛盾的存在对于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社会矛盾的倒逼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正确发挥社会矛盾倒逼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社会矛盾倒逼改革发展所呈现出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矛盾的制度性调节,能够推动社会公正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矛盾的加重或升级,会为新的利益格局形成提供重要契机;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能够促进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矛盾冲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释放社会的不满和积怨。然而,并非所有的社会矛盾都能推动改革发展,需要具备必要的现实条...
-
作者:肖滨(1);黄迎虹(2)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广州510275;(2)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
摘要:当前的反腐理论以"国家中心主义"、"市场中心主义"和治理与善治理论为主要研究路径,它们在理论上建立于西方自由民主的制度基础上,在分析上又局限于公私两大领域的划分逻辑之中,从而难以对发展中国家的独特经验有更为贴切的理解。2010年以来印度制定"官员腐败调查法"的过程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反腐败存在另一种可能路径——"三元复合反腐"模式。在这种反腐模式中,政府、社会精英与社会大众构成反腐的三大主体,他们在遵守底线规范的前提下,形成了复杂的多面关系,以动态平衡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对"三元复合反腐"模式的经验概...
-
作者:漆海霞(1);周建仁(2)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北京100084;(2)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83
摘要:近年来,美国宣布重返亚太,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周边外交不断出现波折。针对不同的国家,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具体战略布局如何?通过比较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与近期美国对亚太各国的军售情况发现: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售对象主要是经济大国或者军费支出较高的国家;而近期,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前后,其军售更注重对象国的意识形态,并具有一定的进攻性。其中,日本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部署的重点国家。总体上看,美国在亚太地区所谋甚大,除了遏制中国的考虑,更有建立亚太新结盟体系的意图。在此背景下,中国不能仅靠经济外交手段进行抗...
-
作者:张国清(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哲学博士杭州310058
摘要:应得是正义的核心概念,社会应得是分配正义的核心概念。分配正义既涉及每个人的自我所有权,又涉及每个人可分享的社会公共资源,涉及他从国家和社会中获取的社会权利和经济利益。每个人都拥有完全的自我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他享有很多权利的基础,但不是他享有社会应得的基础。社会应得表示任何人都能够从社会中获得的公有价值或共享资源。社会应得的基础是人在共同体中享有的成员资格,这种资格取决于他在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中的地位。社会公平意味着每个人在社会经济领域里得其应得。社会应得理论是一种社会资源分配理论,关注在社会基础...
-
作者:侯旭东(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4
摘要:秦亡汉兴为中国古代历史一大变局,逐鹿或天命,是汉代人提出的重要解释。刘邦建汉,实乃于群雄逐鹿中拔得头筹所致,他称帝后亦不否认此点,逐鹿兴汉的观念浸透着战国以来"天命"坠地与"人"的发现的时代精神。随着统治秩序问题日益突出,"天命"观念重新抬头,司马迁认识中的矛盾正是两种思想交替的时代产物。尽管"天命"说受到朝廷重视,但到班彪撰《王命论》之前,"天命在汉"说并无系统论述,当时出现的"天命"论述不少都是在挑战汉朝统治,如昭帝时眭弘提出的"汉家尧后"说,与世间流行的"霍光黄帝后世"说。班固在解释秦亡汉兴上承袭其父思想,成为中国...
-
作者:朱立元(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中文系
摘要:一、旧话重提: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这一命题,最早是在1996年10月西安召开的“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全国学术研讨会”上被提出的。其实,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它应该是由钱中文首先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