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光国(1)
作者单位:(1)青海民族学院
摘要:我国藏区的法律遗产异常丰富、独具特色,但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够。本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对于自七世纪初吐蕃王朝至本世纪50年代民主改革的一千多年间在藏区适用的法律规范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文章探索了藏区法律的渊源,列述了藏区法律规范中有关刑法、民法、军法的内容,并初步分析了藏区法律的特点。
-
作者:庞松(1);韩钢(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摘要: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领导体制的内在机制及其运行状况,阐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领导体制改革方面的理论准备情况。作者指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必须弄清领导体制弊端之所在及其形成原因。因此,历史地考察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对于正确地确定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内容与方向是十分必要的。作者认为,建国初期确立起来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对于完成那一时期的历史任务起过好的作用;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领导体制没有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实行主要职能的转换,而...
-
作者:潘允康(1);袁国华(2)
作者单位:(1)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2)天津市政府办公厅
摘要:本文对我国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和闲暇生活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论述了闲暇时间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测量指标体系,从理论上论证了闲暇时间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拥有丰富的闲暇时间是人和社会富有的象征。指出闲暇时间是劳动创造的;是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发展人的才能,激发人们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的广阔天地。文章以天津市的调查资料,说明了我国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分配和闲暇生活现状,并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日常生活中其它各种时间对闲暇时间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闲暇时间,丰...
-
作者:陈宽(1);谢千里(2);t.罗斯基(3);王宏昌(1);郑玉歆(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2)美国布兰德斯大学;(3)美国匹兹堡大学;
摘要:固定资产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参数,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经济分析中。但《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工业固定资产原值数据,没有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还包括了职工住宅部分。所以直接使用这样的数据进行经济分析是不适宜的。本文论从形成新增固定资产的投资活动角度,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方法是,做出一个新增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系列,用它折算各年新增固定资产,再由每年的新增固定资产中扣除职工住宅部分,便为每年实际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将它们逐年累加起来就得到了新的固定资产原值系列。然后由新的固定资产原值系列推算出固定资产的净值系列,并计算了"...
-
作者:陈忠(1)
作者单位:(1)上海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从哲学角度对混沌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和阐述了混沌是系统演化的起点和归宿、系统的不完全性是系统进化的根本动力、系统的目的具有层次性和无终极性、思维活动的基础是它的混沌性等观点。同时,作者还提出了现实世界的维数、信息与混沌的关系以及混沌运动向何处去等方面的问题。
-
作者:韩经太(1)
作者单位:(1)北京语言学院
摘要:本文着重论证中国古典诗学的发展演进不是沿着一条单线的轨迹前进,而它的理论形态也不是一种单项结构。文分四题论之:一、缘于春秋称《诗》之风的孔子《诗》教,以及缘此而形成的诗教传统,体现了古典诗学的致用观。而儒家诗论系统,则含纳了这种诗教传统面具有体用统一的特征,它所体现的美学精神在"和而不同"。二、在魏晋以降释、道融会的思想文化氛围中酝酿形成的古代意境说,它的实质在于以体虚穷玄的主体精神去规范"应物斯感"的诗学个性。而近代王国维的境界说,则是对其蹈虚倾向的反正。三、源于西汉征实之风的"穷情写物"的创作实践,在与...
-
作者:姚椿龄(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摘要:目前,我国外国问题学术书刊的注释很不完善,这既不利于学风的严谨,也给研究工作者和读者带来不便,因此极需改进。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没有注释。比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同志在1982年第3期《世界经济》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论当前西方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合流趋势》。
-
-
作者:林薇(1)
作者单位:(1)北京广播学院语言文学部
摘要:本文从新旧文学嬗变、中西文化撞击的大背景中探讨林纾对近代小说理论的贡献,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揭示了它与其后的"五四"新文学的深刻联系。文章认为,"林译小说"以及林纾为它写的大量序跋,启迪了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他对小说理论的开创性贡献具体表现为: 第一,在我国小说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专为下等社会写照"的命题,体现了典型的平民意识,实开"五四"时代"写实主义"、"平民文学"之先河。第二,在中西文学的比较观照中,探索小说的艺术规律:从情节小说转为性格小说;从平铺直叙的结构手法转为立体交叉、时空错综处理的结构手法;从叙事...
-
作者:周其仁(1);胡庄君(1)
作者单位:(1)发展研究所
摘要:本文分析了乡镇工业企业的创办机制和资产形成过程,揭示了乡镇工业企业的基本营运特征是"负债经营"。作者指出:高比例负债经营在目前情况下既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系列不良效应。对乡镇工业企业应该区别发展阶段来确立评价标准。在初始发展阶段,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和布局的合理化,是不明智的,也难以办到;但是,当农村工业开始有机地长入全国工业结构时,放弃改善宏观管理的努力,将越来越成为一种主要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