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叶秀山(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代法国最活跃的哲学家、"后结构主义"(或"消解学")的代表人物德里达的主要思想。作者指出,德里达的理论上的秘密始于他为胡塞尔《几何学起源》所写的引言;他的思想的主题是:批评结构主义和现象学的语音中心论和逻辑中心论,批评传统的"显现学"、"真理论"、"知识论",从而提出了"文(字)学"与"痕迹"的学说。这是自海德格尔以来,历史性思想方式向哲学性思想方式挑战的继续和发展。作者认为,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欧洲思想正经历着背离自身传统的深刻变化;同欧洲许多其他哲学家一样,德里达所面临的也是"理性"、"科学"、"自由"的挑战。
-
作者:王瑶(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认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论旗帜。在新文化运动中,用新的价值尺度对中国的传统文学(实际几乎包括一切文化典籍)进行重新估价,是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价值重估的重要尺度是"人"的觉醒和解放。文章从历史事实出发,论述了文学革命先驱者们在这方面的指导思想、理论主张和所倡导的科学方法,论述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清理、挖掘、重新解释、重新估价的开创性贡献以及与建设发展新文学的关系。作者认为,"五四"时期对传统文学的"重新估价",绝不是简单的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用现代的科学观点与...
-
作者:蒋炳钊(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摘要:福建省惠安县东部7个乡至今有长住娘家的婚俗。它与一般不落夫家婚俗的主要区别是已婚妇女住娘家时不享有男女社交的自由。这种畸形婚俗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稽考,从该婚俗在人类婚姻发展史上的位置及惠东住民成分的历史变化两方面对该婚俗提出了自己的历史解释。作者认为,惠东地区的先住民是百越民族的一支闽越人。他们的后代一直在这里生息繁衍。迨至明代,方有大量汉人迁入。随后,当地土著又经历了一个汉化过程,终于成为今天当地汉族的一个来源。现今惠东的住民应属汉族。作者指出,这种特殊的婚俗是土著闽越...
-
作者:陈乐民(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黑格尔的"国家理念"学说作了阐述。作者认为,在国际政治领域,这一学说提供了一个观察问题的根本出发点:重视国家的个体性与排外性。每个独立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主体,每个这样的国家都是一个具有排外性的个体,国际政治中出现的问题都是这种排外性的不同表现形式。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对国际政治史论提出了若干基本理论观点,概括了主权国家共有的基本原则。作者指出,黑格尔是一个日耳曼民族主义者,他的国家学说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反映了19世纪德意志民族实现政治统一的愿望。作者重温黑格尔的"国家理念"说而生发了一些联想,文中着重对一...
-
作者:林方(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我国现代化运动中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要求的当代价值观的主要特征、实质内容及其思想理论来源作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我国当代价值观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它的特征是以全民价值为主导、以个体价值为基础的全民、集体和个体价值的多层次结合。这一多维结构应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将吸收西方某些合理的价值观念,包括西方心理学关于人的价值的概念,鼓励个人的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但须预防并制止个人病态发展。它将继承我国伦理价值的优良传统,包括儒家社会伦理观和道家自然伦理观,但反对封建伦理思想,防止社会关...
-
作者:郑杭生;李强
摘要:戴盛中同志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也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以下简称"戴文")一文中,对我们所撰《试论区分社会运行类型的主要原则——对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点探讨》(《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以下简称《试论》)一文的某些提法表示异议。现将我们的答复简述如下。
-
作者:于光远(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所谓当代,指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的这段时期。"当代"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越是与现在——八十年代和即将进入的九十年代相近,就越能代表"当代"。在人类历史上,有两种社会主义社会:一种是在社会发展史系列中处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一种是同资本主义社会并存的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并存,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序列中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会存在和发展出某种社会主义的成分或因素。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在初级阶段,而且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时,也...
-
作者:李晓明(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从剖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内含的矛盾和缺陷入手,并在具体阐释认知整合与评价整合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对个体思维整合机制进行发生学分析的总体构想。文章以整合为基本范畴,通过时"活动"概念的新界说,把宏观的实践原理拓展和延伸到了思维自组织机制的微观考察中;同时,批判了近现代认识论研究中的逻辑中心主义倾向,并对当前认识论研究的困境及出路提出了新的见解。
-
作者:陈家勤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关于外向型经济问题已进行了多次讨论。1987年底开始的有关"国际大循环"问题的讨论和1988年以来贯彻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又将这一讨论推向高潮。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现将几年来特别是近一年来的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
作者:张维训
摘要:杨国桢教授的新著《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是我国学术界系统利用契约文书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第一部专著。作者利用国内外收藏的大量明清土地契约,对明清时代的经济结构、土地制度和土地契约关系的特点,地权分化的历史运动、贵族地主经济、庶民地主经济和山区经济的变化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索,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并对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台湾、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