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贾铤(1);王凯成(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统战部统一战线研究所
摘要:这个调查报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的基本状况,指出在我国社会结构中,他们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报告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私营企业主的队伍还将日益扩大,其内部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群体的意识、阶层的力量将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社会地位、政治参与度和社会声望将得到改善和提高;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将更加密切,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将越来越融洽,与国际资本的联系也将得到加强。
-
作者:孟宪范
摘要:1949年建国后,中国民族学的研究卓有成绩。1978年以来,由于思想的解放,中国民族学在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应用研究上又有长足的发展,现分述如下。一、理论研究中国民族学理论近10年来的发展,带有浓厚的反省色彩。反省涉及学科理论、学科体系、基本概念等问题。 (一)学科理论多年来,L.摩尔根对于古代社会的学说由于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得到了肯定而被中国民族学界视为一种指导学科研究的准经典性理论。这种认识引起了两个后果:1.人们误以为自己的研究在于证明摩尔根理论的正确,诠释之风流行于民族学界;2.
-
作者:丁伟志
摘要:科学是为真理而斗争的事业。即使冒犯上帝,也要无所畏惧。——黎澍1935年"一二·九",就学于北平大学的黎澍同志,在民族危亡的关头。
-
作者:谭桂林
摘要:对于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进行切实深入的研究,是文学研究中一项重要和迫切的任务。胡光凡同志的《周立波评传》正是这方面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作者倾其八年精力写成的这本书,是国内学术界第一本用传论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地描述和评论周立波的生平及其创作的专著,并于1988年荣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届表彰奖。该书资料翔实、见解新颖、辞情并茂、传论交辉,体现着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敏锐的探索精神以及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真挚深厚的崇仰之情,是一部值得向学术界与广大读者推荐的好书。作者为了深刻准确地记叙一个"...
-
作者:蔡济生
摘要:在学术专著出版十分不正常的情况下,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章伯锋的《皖系军阀与日本》和赵金钰的《日本浪人与辛亥革命》。这是两部题目虽异而内容却密切相关的关于中日关系史研究的拓荒著作,它们的问世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欢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由于档案散失,资料分散,研究工作非常薄弱,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开拓的领域。袁世凯死后出现的皖系、直系和奉系等几大军阀集团,为了争夺北京中央政权,巩固其统治,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列强,奉行妥协麦国政策。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在日本的支持下,从1916年6月至1920...
-
作者:郑凯堂
摘要:赖永海同志的《中国佛性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佛性问题的第—部学术专著。所谓佛性,讲的是佛的本性以及佛教徒能否成佛、怎样成佛的问题。它是佛教的中心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阐释(即佛性思想或佛性理论),中印两国佛教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深入研究中国佛教的佛性理论,能帮助我们弄清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区别和发展,并能帮助我们了解魏晋、隋唐时期的社会思潮。佛性问题非常复杂,这不仅是因为佛教经籍浩瀚,而且佛教各宗各派对佛性的称谓、释义也各不相同,甚至同一部经典因其来源不同、译者不同,对佛性的见解也不相同;加之,佛性问...
-
作者:陈建新
摘要:近年一度掀起热潮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简称"三论")研究,在我国似乎冷落下来。在这种背景下推出的《走向系统·控制·信息时代》一书,为开拓"三论"研究的新天地作了有益的尝试。全书共九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第二两章为第一部分,回顾了三论的诞生历程,阐述了三论方法的一般特点和基本原则。第三章至结束语为第二部分,从思维方式、科学研究、社会管理、社会生活、新技术革命和改革与开放等方面,探讨了"三论"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第三章也可看作前后两部分的过渡章节,所论系统思维方式的兴起,既是"三论"方法的深化,也是社会进步的一...
-
作者:余劲松
摘要: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国际投资法的专著,自1985年7月第1版发行后,又于1987年6月修订再版,并被国家教委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发行,评选为教材一等奖。这部力作密切联系中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实际,对国际投资法进行了系统的开拓性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这一学科领城中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该书无论在研究方法上、学科体系上、学术理论上都有突破和创新。在该书中,作者从事物的客观联系出发,运用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把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来进行研究。作者认为,国际投资法是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对...
-
作者:韩德培(1);黄进(2)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法学院;(2)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是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将来实现了香港、澳门领土的回归和大陆与台湾的统一从而形成了复合法域国家后所产生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使这种区际法律冲突发生在单一制国家内、两种社会制度下、三大法系间和四个差异很大的独立法域之中,加上各地区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使得冲突法中作为平等主体出现的、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四个地区间的法律冲突显得异常复杂和独特。由此作者提出,作为过渡,四个地区可首先类推适用各自的国际私法;然后,在各地区充分协商和协调的基础上制定全国统一的区际冲突法将是解决上述区际法...
-
作者:路风(1)
作者单位:(1)国家计划委员会消费市场司
摘要:本文对我国社会基本组织的成因、特性和运行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认为:单位的雏形产生于革命根据地最初的经济,社会和文教组织,并在建国之初,随着党的组织系统向一切社会组织的延伸而被最后确立起来。从社会组织的角度出发.作者将这种组织形式的结构定义为"单位体制",其基本内涵是:一切微观社会组织都是单位,控制和调节整个社会运转的中枢系统由与党的组织系统密切结合的行政组织构成。作者以改革前的一个国营工厂为例,深入揭示了单位组织形式的基本特性.进一步指出,尽管单位是以现代产业为主的国营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其多功能、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