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树琦
摘要:近年来中国逻辑史界的研究成果很多,也各具特色。作为逻辑史研究,原本就应该跟其他史学研究一样,其重心在于史的事实和史的规律上。史的事实,主要包括史料的发掘、整理和解释,以及理论上的初步分析和推论。前一段中国逻辑史界的主要成果明显地带有这一层次的特点。史的事实固然是史学学科的基础,但是我们的研究工作不能停留于此,还需要在揭示"史的规律"
-
作者:曹旅宁
摘要:早在50年前,陈寅恪先生就指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但是由于敦煌文书精品大量流入外国,50年来,中国敦煌学研究开展得并不充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不在中国"的怪论甚嚣一时。中山大学教授姜伯勤先生出自对祖国敦煌学终将复兴的执着信念,穷十年之力。
-
作者:怀双
摘要:该书在深入揭示《精神现象学》这本在哲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著作的要义的同时,对一些较为重要的学术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甚至是开拓性的探讨。 (一)该书把《精神现象学》的精髓同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点联系起来,顺理成章地展开了马克思哲学所包含的现实的精深的理论内容。
-
作者:何祚榕
摘要:1988年哲学界出现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文,即《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88年第3期上发表的乌杰《系统辩证论》。(《哲学动态》1988年第11期周文彰《让哲学从学术圈走向决策圈——访包头市市长乌杰》和《哲学研究》1989年第2期张华夏《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两个理论模型的对话》,分别对该文的应用价值和学术贡献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半年之后,作者又在论文的基础上展开和充实。
-
作者:胡乃武;周振华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直到80年代才逐步展开。董辅礽同志是较早涉猎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之一,曾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发展经济学学术会议,阐述自己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最近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收录了董辅礽同志1980年以来在发展经济学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作者在国外讲学的长篇学术报告。
-
作者:肖民
摘要:由中国认识论研究会、武汉大学现代认识论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哲学系等单位共同发起的"现代认识论研讨会"于1988年12月在厦门召开。与会者除了从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学和科研的同志之外,还邀请了与认识论相关的其他各哲学分支学科以及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人文科学和系统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会议旨在促进认识论研究中的多学科交流、融会和协调,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和沟通能力,开拓新视野,把我国的现代认识论研究推进到新的前沿。现将会议概况作一扼要评介。
-
作者:李践
摘要:编辑同志: 最近读了贵刊去年第6期登载的《权力、政治体制和改革——传统君主制政治现代化问题初探》一文(署名黄贵荣,以下简称黄文),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查阅华夏出版社去年10月出版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第三章,(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等译,下简称亨著。又。
-
作者:丁守和(1);徐宗勉(2);陈铁健(1);耿云志(1);蒋大椿(1);陈文桂(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摘要:本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黎澍同志的理论和学术思想,认为其主要建树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率先在我国思想理论界提出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主张;对我国学术理论界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影响进行深入的清理和批判;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再认识,并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提法并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的提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应再将它们当作我们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总结中国历史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探求历史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阐述发展中国历史学所需要的稳定而正确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尤其强...
-
作者:耿云志(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并不是一回事,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是对民族文化的批判与创新运动,其实质是追求中西结合,创造中国新文化,而不是"一意西化"或"全盘性反传统"。本文从"五四"一代的历史课题、历史的选择、文化革新与政治变革、领袖分子的意识、新文化运动的实绩诸方面,比较深入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本文还认为,复兴儒家一尊的地位是幻想,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除了其他条件外,将部分地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再现百家争鸣、诸流并进的局面。
-
作者:王富仁(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联系和区别中重新论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作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具有的开放意识、反思意识、进化发展观、科学、民主和语言改革都是它与此前"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相联系的思想因素。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独立贡献仅仅在于把这些思想因素推进到了中国精神文化的改造中来,因而人的解放的思想才是真正反映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独立本质的意义内涵。它的独立的思想旗帜不是"科学"和"民主",而是反映人的精神解放的"个性解放"思想。在这个思想旗帜下,它展开了对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中心是...